我国重化工业产业调整与转移对区域碳排放差异的影响——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重化工业产业调整与转移对区域碳排放差异的影响——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重化工业 产业调整转移 碳排放差异 Theil指数 偏离份额分析法
【摘要】:首先分析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及其与碳排放的互动关系,表明重化工业产业调整与转移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其次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和Theil指数分别测算我国重化工业总产值变动情形和东中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差异。最后实证分析重化工业产业调整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我国碳强度总体差异和区域内差异不断扩大,区域间差异不断缩小;重化工业产业调整转移有利于降低区域碳强度,缩小区域碳排放差距。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暨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重化工业 产业调整转移 碳排放差异 Theil指数 偏离份额分析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推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与政策研究”(7133300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5ZDA054)
【分类号】:X22;F426.7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近年来,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浪潮中,低碳理念逐渐成为全球共识,发展低碳经济已上升为各国的国家战略和重要的国际合作领域。在G20杭州峰会开幕前的9月3日,中国和美国同日批准了《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交存了中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洪青;关于发展重化工业问题[J];当代石油石化;2004年12期
2 朱剑;;重化工业的就业联系[J];中国劳动经济学;2006年02期
3 骆瑞环;张增强;;河北省重化工业科学发展对策探析[J];经济与管理;2010年09期
4 李宇;王建军;;重化工业低碳化导向的新型产业体系协同发展模式研究——以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为例[J];经济管理;2010年12期
5 龚晓菊;赵云平;;重化工产业布局研究述评[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6 龚晓菊;赵云平;;区域产业布局与重化工产业西移[J];管理世界;2013年08期
7 杨蕴丽;;我国重化工业的布局困境与优化策略探析[J];当代经济;2014年13期
8 鉴学伟;刘传刚;;关于广东走新型重型化工业发展道路的探讨[J];南方经济;2005年11期
9 沈立人;不宜多搞重化工的十点理由[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年03期
10 姚小芹;崔维军;;基于投影寻踪的重化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颜隆忠;;比较优势理论下,中国新型重化工业的发展抉择[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瑞玲;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中国重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林田海;连云港市发展重化工产业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园园;中国沿海重化工业产业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郑旭亮;揭阳市重化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调查报告[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晓仙;镇海区建设生态型重化工业基地对策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6 梁罗跃;重化工业的集聚规模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7 杨利宏;工业化、资本效率与增长模式选择[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742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742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