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中国能源消耗及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9 02:15

  本文关键词:中国能源消耗及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消耗 能源强度 LMDI 节能减排 行业异质性


【摘要】: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能源消耗的持续增长,虽然近几年能源消耗增速有所减缓,但是高能耗所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在降低能源消耗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不断权衡,国家为了持续改善能源消耗现状,提出了落实节能减排基的方针政策。中国实施节能减排的压力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大。中国必须选择走一条新兴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才有机会实现节能减排的总目标。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目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降低能源消耗。那么影响能源消耗的关键性因素有哪些?哪些行业能源消耗比例大,对总体能源消耗的改善有明显作用呢?相关行业又应该从何入手,来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等相关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本论文首先从能源经济的研究背景出发,叙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内容和方法,了解能源强度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所在和其主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接下来本论文通过对能源消耗影响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对能源消耗总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从宏观层面上进行分析,从工业部门等相关高能耗产业进行研究。其文献研究结果大致一致,认为能源强度是影响能源消耗的可控性因素,同时也就行业的异质性展开讨论和说明。在对全文的理论框架体系作出详细说明之后就中国能源消耗现状及其他国家的能源消耗现状比较进行分析。紧接着论文首先通过运用中国2000年至2012年的经济宏观数据,分析了能源消耗与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能源强度对能源消耗有着显著影响,是降低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的可行因素;通过论文的理论研究,发现降低能源强度是解决该矛盾的可行途径之一,但是节能减排的发展必须从全局观出发,不能仅仅只关注某一个行业,并且能源强度具有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因此有必要基于行业异质性,深入探讨中国各行业的能源消耗状况,以及影响能源强度的相关可控因素。于是本论文继续分析了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基于行业异质性,利用中国工业数据实证分析了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论文研究结果表明:行业在维持自身销售水平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其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整体行业规模,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存货量、销售费用六个因素与能源强度直接相关。最后本文结合中国节能减排发展方向,为中国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以及实现节能减排总目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耗 能源强度 LMDI 节能减排 行业异质性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2;F20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5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意义9-10
  • 1.2.1 理论意义9
  • 1.2.2 现实意义9-10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0-15
  • 2 文献综述15-21
  • 2.1 能源消耗影响因素15-17
  • 2.1.1 经济活动15-16
  • 2.1.2 经济结构16
  • 2.1.3 能源强度16-17
  • 2.1.4 行业异质性17
  • 2.2 研究方法17-18
  • 2.2.1 指数分解法17-18
  • 2.2.2 结构分解法18
  • 2.2.3 LMDI方法18
  • 2.3 文献评述18-19
  • 2.4 本章小结19-21
  • 3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21-26
  • 3.1 相关理论21-23
  • 3.1.1 经济增长理论21-22
  • 3.1.2 可持续发展理论22-23
  • 3.1.3 能源经济学理论23
  • 3.2 机理分析和研究假设23-25
  • 3.2.1 能源强度是影响能源消耗重要可行因素的机理23-24
  • 3.2.2 行业异质性因素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机理24-25
  • 3.3 本章小结25-26
  • 4 全球能源消耗及中国能源现状分析26-37
  • 4.1 全球能源消耗现状与国际比较26-30
  • 4.1.1 美国能源消耗现状及中美能源消耗对比27-28
  • 4.1.2 俄罗斯能源消耗现状及中俄能源消耗对比28-29
  • 4.1.3 印度能源消耗现状及中印能源消耗对比29-30
  • 4.2 中国能源消耗现状30-36
  • 4.3 本章小结36-37
  • 5 中国能源消耗影响因素分析37-43
  • 5.1 模型介绍37-38
  • 5.2 能源变化的LMDI分解38-41
  • 5.3 本章小结41-43
  • 6 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43-50
  • 6.1 模型介绍43-44
  • 6.2 回归计量结果分析44-49
  • 6.2.1 单位根检验44-45
  • 6.2.2 异方差检验、相关性检验45-46
  • 6.2.3 静态面板固定效应回归结果46-49
  • 6.3 本章小结49-50
  • 7 结论及政策建议50-54
  • 7.1 结论50-51
  • 7.2 政策建议51-53
  • 7.3 展望53-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57
  • 附录57-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凤丹;;统计指标在地区能源强度比较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1年10期

2 徐敏杰;单葆国;韩新阳;;我国能源强度、电力强度变化及因素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7期

3 宋枫;王丽丽;;中国能源强度变动趋势及省际差异分析[J];资源科学;2012年01期

4 符冠云;郁聪;熊华文;;典型国家工业化进程中能源强度的变化及启示[J];中国能源;2012年03期

5 王金涛;宋亚楠;韩瑞玲;;长春市工业能源强度解构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6 仲伟周;任炳群;郭大为;王军;;我国地区能源强度差异的统计特性及政策含义[J];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05期

7 张海云;;我国能源强度与能源价格市场化关系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3年05期

8 夏利宇;;我国区域能源强度收敛性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年02期

9 孙庆刚;郭菊娥;师博;;中国省域间能源强度空间溢出效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11期

10 林艳君;冯春萍;;浅析上海市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J];中国能源;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庞丽;王铮;;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杨宏伟;;积极探索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确保完成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下降目标[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林伯强;能源强度与碳强度关系辨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2 记者 李禾;更高的能源强度下降目标将使节能环保双赢[N];科技日报;2011年

3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 杨富强;我国能源强度并未进行二次爬坡[N];中国石化报;2011年

4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蔡华杰;降低能源强度+控制消费总量=节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海霞;中国“十二五”节能减碳应坚持高目标(上)[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6 林伯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十二五”能源强度、碳强度指标并不低[N];南方周末;2011年

7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林伯强;“十二五”规划的碳强度约束指标分配[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8 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教授 何建坤;中国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目标?[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海霞;中国“十二五”节能减碳应坚持高目标(下)[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10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能源与气候项目高级研究员 威廉·钱德瑞 编译 林永锋;正确看待中国今后十年的承诺[N];中国能源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炎治;中国能源强度的演变机理及情景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2 国涓;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成因及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邵兴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下的能源强度及能源回弹效应变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4 侯建朝;中国能源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模型及实证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5 黄芳;中国能源消费碳强度影响因素及减排路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雪娇;我国各省能源强度差异因素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2 薛冬宜;经济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环境质量的影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全球214个国家应用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3 李洋;环境规制下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互动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施金兵;安徽省能源强度统计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5 岳辉;河南省“十三五”能源消耗总量和能源强度目标分解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6 陈敏宜;经济集聚对能源强度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D];湖南大学;2016年

7 陈娅;技术进步对工业能源强度的门槛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8 汤晓晶;中国能源消耗及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大学;2016年

9 舒文卿;天津市“十二五”节能和碳减排目标可实现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39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939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3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