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校共青团工作在共青团工作中处于基础性战略地位,其根本目标是协助高校党组织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前,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数量激增,学生成分日益复杂;随着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网络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重大,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受到网络带来的巨大冲击;95年以后出生的青年(下称“95后”)开始进入大学学习,他们的特性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共青团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以当前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研究基础,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地阐述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问题,分析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紧密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实际,联系多年来高职院校共青团改革发展的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在新时期如何全面、系统地做好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路和实现途径问题。本论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对当前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重要性、工作职能的认识。在分析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及新时期国内外环境给高职院校共青团带来深刻影响的基础上,得出研究新时期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是现实需要和时代需要,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部分对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理论分析,分别从组织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团干部队伍建设、团员队伍建设、工作阵地和活动载体建设五个方面对新时期的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进行了阐述。同时,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三部分对当前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内外环境进行了SWOT分析。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前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面临良好机遇,包括以下几方面:党和国家对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日益重视,高职院校团建指导性文件出台;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国内外环境的有利变化为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载体;新媒介的广泛应用使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手段、方法更加优化。同时,阐述了当前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包括: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给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严峻的冲击;实行学分制带来的新要求;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给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95后”大学生的特点给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此外,结合高职院校团组织自身优劣势,综合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各种因素。第四部分在综合探讨当前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改进策略,具体表现为:丰富高职院校共青团的组织设置、完善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的运行机制、加强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的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加强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的工作阵地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共青团 组织建设 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97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部分 导论12-20
- 1、研究背景12-13
- 2、研究价值13-14
- 2.1 理论价值13
- 2.2 实践价值13-14
- 3、文献概述14-16
- 4、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16-17
- 4.1 基本思路16
- 4.2 研究方法16-17
- 5、创新点与难点17-20
- 5.1 基础理论创新17
- 5.2 研究方法创新17-18
- 5.3 导出创新路径18
- 5.4 论文研究难点18-20
- 第二部分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基本内容20-23
- 1、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基本内容20-21
- 1.1 组织体系建设20
- 1.2 制度建设20
- 1.3 团干部队伍建设20
- 1.4 团员队伍建设20-21
- 1.5 工作阵地和活动载体建设21
- 2. 当前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分析21-23
- 2.1 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要求21
- 2.2 高职院校共青团职能多元化发展的要求21-22
- 2.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22
- 2.4 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22-23
- 第三部分 当前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SWOT分析23-34
- 1、当前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的优势(S)分析23-25
- 1.1 组织优势24
- 1.2 团干部队伍优势24
- 1.3 团员队伍优势24
- 1.4 团工作优势24-25
- 2、当前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的劣势(W)分析25-26
- 2.1 高职院校团组织工作队伍建设力度不够25
- 2.2 对广大团员青年教育内容缺乏创新性25
- 2.3 学习型组织建设持续性不强25
- 2.4 运行机制不够健全25-26
- 3、当前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的机会(O)分析26-29
- 3.1 国家相关指导性文件的出台为高职院校共青团建设指明方向26-27
- 3.2 当前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条件更加优化27-28
- 3.3 新媒介的广发应用使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手段、方法更加优化28-29
- 4、当前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的威胁(T)分析29-34
- 4.1 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给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严峻的冲击29
- 4.2 实行学分制带来的新要求29-30
- 4.3 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给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30-31
- 4.4 “95后”大学生的特点给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31-34
- 第四部分 当前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实现路径34-50
- 1、丰富高职院校共青团的组织设置35-38
- 1.1 社团建团35
- 1.2 学生社区建团35-36
- 1.3 自组织建团36-37
- 1.4 动态建团37
- 1.5 网络建团37-38
- 2、完善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的运行机制38-43
- 2.1 健全领导机制38-39
- 2.2 加强保障机制39-40
- 2.3 突显服务机制40-41
- 2.4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41-42
- 2.5 健全考核激励机制42-43
- 3、加强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的队伍建设43-45
- 3.1 加强团干部自身建设,树立团干良好形象。43-44
- 3.2 抓好共青团支部建设,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建设44
- 3.3 加强团员队伍建设44-45
- 4、以网络为依托创建学习型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45-47
- 4.1 建立学习型高职院校共青团干部队伍46
- 4.2 培养学习型高职院校共青团员队伍46-47
- 5、加强资源整合,,建立意识形态教育的新媒体工作阵地47-50
- 5.1 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高校共青团新工作平台47-48
- 5.2 开辟网络阵地,开展高校共青团网络主题活动48
- 5.3 完善团务管理,打造高校特色品牌工作网站48-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策良;共青团组织必须切实代表和维护青年权益[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张伟;共青团职能定位与“第三部门”[J];青年探索;2003年03期
3 温暖,夏三忠,李群;共青团组织在“打工文化”塑造中的价值体现[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江洪;历史新起点:共青团组织应变转型和能力体系建构[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青研;;建设一个有凝聚力的共青团组织是当前的首要任务[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李贞涛;在高校中创建研究学习型共青团组织的思考与实践[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陈湛穗;;共青团组织与新农村建设[J];企业家天地;2006年05期
8 李佳;;整合社会资源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能力[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12期
9 杨德胜;袁野;;共青团组织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创业途径的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12期
10 张华;;和谐社会视野下共青团组织的职能定位[J];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始杰;江洪;;共青团组织创新体系的构建[A];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1999-2000)[C];1999年
2 廖飞;;代前言 以合作精神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在共青团组织泛(4+1)合作年会开幕式上的欢迎辞[A];贵州与深圳青岛大连宁波共青团组织泛(4+1)合作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孙淦;;在共青团组织泛(4+1)合作年会上的讲话[A];贵州与深圳青岛大连宁波共青团组织泛(4+1)合作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明波;;把握四个要点 提高合作能力[A];贵州与深圳青岛大连宁波共青团组织泛(4+1)合作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贵州与深圳青岛大连宁波共青团组织泛(4+1)合作年会合作宣言[A];贵州与深圳青岛大连宁波共青团组织泛(4+1)合作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艳亭;赵凯;;陕飞公司共青团组织引导青年成长成才探析[A];2012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江洪;;社会转型与中国共青团组织的创新发展[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8 尹正伟;李忆红;陈玲;;改革开放:中国共青团组织发展的探索与前瞻[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9 江洪;魏宏纯;;互联网与共青团组织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新空间[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10 谢延智;;以“十五大”精神为指针,努力促进共青团文化建设[A];“面向新世纪的青年与青年工作”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阁;团州委召开全州共青团组织文化大讨论活动动员会[N];楚雄日报(汉);2007年
2 吴永亮;共青团五种模式服务新农村和谐家园建设[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3 记者 张欣刚;不断提高共青团组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N];延边日报;2007年
4 顾文娟邋陆智国;共青团镇江市14届八次全会举行[N];镇江日报;2007年
5 武穴市房产局 饶维学;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N];黄冈日报;2007年
6 实习生 黄亚梅 记者 孔臻;共青团上饶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N];上饶日报;2007年
7 杜鹃;我区各级共青团组织积极开展抗寒救灾工作[N];广西日报;2008年
8 记者 刘亚萍邋实习生 张帆;始终保持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N];定西日报;2008年
9 共青团通化市委;共青团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N];通化日报;2008年
10 刘飞;兵团共青团组织捐赠“特别团队费”[N];兵团日报(汉);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敏;中国共青团组织职能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建刚;新时期共青团组织职能转变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曲天宇;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能力建设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3 谢冰;共青团组织培养青年创新人才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4 陈蕴哲;广东省共青团组织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曹晓晶;苏中地区共青团组织文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曹洋;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振华;中国共青团组织创造力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8 王晓刚;新时期市辖区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9 李好林;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王宪;济南市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65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