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精准扶贫领域村民“腐败”话语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7 15:53
   通过对A省10个贫困村落开展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伴随着精准扶贫工程的深进,我国乡村民间政治话语又见新章。其中,“扶贫就是扶懒”等腐败话语,最常见亦最显激剧。村民口中指斥的对象,基本上是“等靠要”之类的“贫困户”。就腐败理论而论,他们并不是公权者,不可能成为实现权力寻租的腐败主体。实质上,话语表达是基层民众政治参与的一种传统策略。腐败话语既呈现了普通民众新的政治诉求,又彰显出精准扶贫领域目前存在的分配不公、政治不信任风险加剧以及基层政治关系恶化等诸多难题。第一,我国推行精准扶贫政策以来,一是反贫困斗争日趋于“政治化”,政治机会结构变迁剧烈;二是伴随着我国乡村治理改革的一起一伏和行政权力的一张一弛,失于稳固的基层干群关系及其刻留的信任裂痕,总体为新话语的生成提供了制度空间。另外,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新式二元划分,“以穷为荣”和村民“诉苦”的历史记忆与基层文化,也以一种非正式制度方式,深度宰制着民间话语的再生产。第二,分配错位是腐败话语生成的现实基础。所以,基于精准扶贫工程的各个环节,基层社会再生产出腐败话语的一般逻辑:识别和退出环节,为骗取国家认同,就“争当贫困户”,重塑出与一般民众相异的政治身份;帮扶环节,一是视援救为个人享有的正当性权利,坐等公共产品进入私囊;二是以国家赋权为靠山,以制度供给保障利益套现;三是建构“有困难找干部”的话语霸权,胁迫政府。总之,“等靠要”一语,实属村民维护分配正义、谴责不良的集中表达。民间腐败话语研究,对于检视扶贫制度、重塑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治理价值。一是在反贫困斗争中,坚守劳动本位,既要发现制度化的懒人,又要以劳动伦理“治懒”,在制度供给与权利限定中,谋求国家赋权的合理平衡,彻底超越“扶懒”陷阱。二是优化技术治理,将“精准”进行到底。现代政治视域下,家庭成员(公民)是最基本的政治单元。所以,可以将前期基于家庭组织(户)的考量,推进到具体的“贫困人”,实现真正脱贫。
【学位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262.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历史背景
            (二)现实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民间政治话语研究综述
        二、精准扶贫领域亟待回归话语研究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精准扶贫
            (二)民间话语
            (三)腐败
        二、理论基础
            (一)分配正义理论
            (二)社会反抗理论
            (三)农民的话语策略
    第四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一)话语分析法
            (二)田野调查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乡土表达中的“新腐败”与话语检讨
    第一节 乡土调研
        一、调研设计
        二、乡土“新话语”的发现
    第二节“新腐败”还是话语策略
        一、基于腐败理论的话语检讨
        二、话语:一种政治参与策略
第二章“新腐败”话语生成的制度空间
    第一节 政策层面:精准扶贫与反贫困“政治化”
        一、政治机会结构变迁创造话语空间
        二、反贫困“政治化”诱发话语抗争
    第二节 社会层面:干群及村民内部的不信任
        一、干群信任裂痕:话语生成的心理基础
        二、“派系”:话语生成的社会基础
    第三节 传统惯性:权力技术与文化延续
        一、“以穷为荣”的基层政治文化
        二、“诉苦”:弱者的武器
第三章 分配错位与“新腐败”话语生成的现实基础
    第一节 起点:“争当贫困户”
    第二节“等靠要”分配错位固化与矛盾激化
        一、公共产品之“等”:正当性权利的诞生
        二、“靠山”:国家赋权与制度供给
        三、强“要”的相关策略
            (一)基于赋权的利益套现
            (二)建构“有困难找干部”的话语霸权
第四章“腐败”话语对精准扶贫的治理价值
    第一节 发现懒人——基于劳动本位超越“扶懒”陷阱
        一、建构“贫困户”的新伦理
            (一)培育新劳动观
            (二)重构“生产→消费”逻辑
            (三)以“共同富裕”理念,建构健康的财富伦理
        二、县级“治懒”公社—一种符号建构策略
        三、供给与限制:国家赋权的平衡点
    第二节 从“贫困户”到“贫困人”—优化技术治理
        一、基于家庭经济的脱贫“预设”
        二、“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一种基于农村户籍制度的二元划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目珍;;直逼新时代内心的话语生成——以山东中青年诗人的写作为考察中心[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06期

2 姚毅;;认知语境在话语生成及理解过程中的作用[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年04期

3 雷卿;;隐喻话语生成的自主依存模式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侯震;;政治话语生成的内在机理[J];青年与社会;2019年06期

5 雷卿;刘凤英;;相邻/相似视角下的移就话语生成机制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王建丽;;话语标记在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作用[J];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03期

7 王建丽;;话语标记在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作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黄昌宁,李东;基于规划的汉语话语生成[J];中文信息学报;1991年03期

9 郑爱云;;政治话语生成的内在机理[J];区域治理;2019年32期

10 苏蕾;;新闻格局、主题与言语反应——媒介危机话语生成要略[J];当代传播;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志进;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在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认知语用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爽;网络段子的话语生成及符号表达功能[D];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

2 高园;精准扶贫领域村民“腐败”话语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9年

3 陈珊;俄语话语生成的心理过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廖北平;话语生成的基本二元组合原理[D];南昌大学;2012年

5 冯妍;幽默话语生成机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吕春明;案件新闻叙事话语生成过程探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

7 钟秋香;话语生成读解与认知语境[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马丽薇;话语标记语的顺应理论阐释[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李倩梅;话语标记语的顺应—关联阐释[D];广西大学;2005年

10 杨燕;基于国际商务谈判会话的关联—顺应模式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45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845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4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