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以道德代替宗教”思想探析
本文关键词:梁漱溟“以道德代替宗教”思想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复旦大学》 2012年
梁漱溟“以道德代替宗教”思想探析
梁普
【摘要】:梁漱溟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国学大师,更是一位重要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他继承了儒家知识分子修、齐、治、平的精神,以哲学的视角去关注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在20世纪初,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国民信仰危机的境况,他提出了“以道德代替宗教”来重建国民道德伦理信仰的思想,亦即以儒家传统道德伦理思想为基础,以哲学和心理学为研究视角,以“人心”作为逻辑起点,通过对道德本质的哲学和心理学阐释来详细阐述自己道德理性主义的丰富内涵,并且将自己的道德伦理思想运用于实践,通过知行合一的乡村建设运动来践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最终希望实现个人的向上与向善、社会的有序与和谐、国家的自强与发展。 本文是在阐述梁漱溟“以道德代替宗教”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基础上,围绕着其著述中关于道德的哲学和心理学解释,较为深入地剖析梁漱溟的道德伦理思想,特别是其道德理性主义的丰富内涵。首先,本文通过历史文本分析,揭示梁漱溟“以道德代替宗教”思想产生的个人、政治时局和社会文化思潮等背景;其次,本文通过阐述梁漱溟“以道德代替宗教”思想内容,去系统阐述梁漱溟道德伦理思想的丰富内涵与核心价值。即借助儒家性善论和陆王心学,以“人心”作为逻辑起点,得出道德是人生命本性(向善和向上)的实践。并以此为基础,通过阐述个人道德的理性实现——道德主体的自觉性和社会道德的理性实现——道德的群体性,来详细阐述其道德伦理思想的内核——道德理性主义;再次,通过介绍其身体力行的乡村建设运动,来探讨其道德伦理思想对国民信仰重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及其问题与不足;最后,本文结合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特别是同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今天,梁漱溟的道德伦理思想及其实践对当今中国国民信仰重建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4;B920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伍永忠;;儒家“君子”人格的美学内涵与社会和谐[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2 石培玲;;梁漱溟的公德观与“乡村自治”构想的伦理困境[J];道德与文明;2007年06期
3 李善峰;梁漱溟对二十世纪的真正意义[J];东岳论丛;1990年04期
4 武东生;现代新儒家伦理道德思想述评[J];南开学报;1994年01期
5 康宇;;现代新儒家视野中的儒家道德观[J];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06期
6 史炳军;梁漱溟晚期心性论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7 陈占彪;;当代中国的道德危机与道德重建[J];学习与实践;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吴美燕;;简述陈独秀的教育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4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吴文南;;论《圣经》中人的存在——人与天地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6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7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8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余洁平;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建立——论贺麟的道德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柴文华,姜华;贺麟的道德观片论[J];贵州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3 王芳恒;论冯友兰的社会道德思想[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4 张秀芹;贺麟伦理思想探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李维武;徐复观对中国道德精神的阐释[J];江海学刊;2002年03期
6 武东生;现代新儒家伦理道德思想述评[J];南开学报;1994年01期
7 熊吕茂;论梁漱溟的道德伦理思想[J];理论学刊;2004年06期
8 吴飞;梁漱溟的“新礼俗”——读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J];社会学研究;2005年05期
9 林安梧;陈占彪;;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应该有一个重要的接榫点——“后新儒学”建构者,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林安梧先生访谈[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吕茂;梁漱溟的儒佛文化观之比较[J];湖湘论坛;2000年04期
2 王宗昱;;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读《梁漱溟先生手迹选》[J];群言;2002年09期
3 时广东;毛泽东与梁漱溟在中国社会改造道路问题上的根本分歧[J];重庆师院学报;1994年03期
4 黄筱纯;毛泽东、梁漱溟农民观的比较[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5 杜万阳,徐振岭;评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5期
6 汪东林;;程思远与梁漱溟[J];百年潮;2004年03期
7 杨海亮;;梁漱溟的不谅与谅[J];刊授党校;2008年10期
8 马勇;;梁漱溟对1953年与毛泽东顶撞事件的反省[J];理论视野;2009年02期
9 刘阳;;梁漱溟的背书[J];南风窗;2009年11期
10 汪东林;;梁漱溟“文革”中仗义执言:个人名字岂能写入宪法[J];共产党员;2009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仲明;;为团结抗战奔走呼吁——试论抗战时期的梁漱溟[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长林;;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与精神危机的救治[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龙珊;;梁漱溟与现代新儒学[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别必亮;郑明鹏;;论梁漱溟的农村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顾红亮;;梁漱溟的礼俗观与儒家生活方式整顿[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郑剑虹;黄希庭;张进辅;;梁漱溟人格的心理传记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刘长林;;儒家人生哲学的意蕴及其现代价值——梁漱溟的阐释及启示[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唐长河;;梁漱溟乡村教育理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孙崇文;;理想与实践:乡村教育运动中的陶行知和梁漱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马秋帆;;梁漱溟、晏阳初教育思想的特色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敏兰;[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马军;[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王士美;[N];吉林日报;2000年
4 郑碧强;[N];中国民族报;2005年
5 陈鹏鸣;[N];光明日报;2002年
6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王宗昱;[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8年
7 梁培宽 口述 王洪波 整理;[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9 杨吉生;[N];保健时报;2008年
10 郭蒸晨;[N];人民政协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旺华;“国家—社会”视野下的梁漱溟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2 王光;论梁漱溟的民主思想及其发展[D];吉林大学;2012年
3 周祥林;梁漱溟乡村建设伦理思想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廖济忠;梁漱溟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崔慧姝;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及其争议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6 周良发;梁漱溟历史哲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7 石培玲;毛泽东与梁漱溟的农村社会现代化思想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奇娟;梁漱溟“内圣外王”思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尹华广;文化精神与法律生命[D];重庆大学;2014年
10 周朗生;寻求秩序[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颖;梁漱溟文化与社会秩序思想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唐莉;梁漱溟人生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丽蓉;梁漱溟礼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伟;论梁漱溟的乡村秩序观[D];湘潭大学;2004年
5 邵长虎;梁漱溟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D];华侨大学;2004年
6 林白;论文化保守主义与马克思主义[D];内蒙古大学;2010年
7 宋薇;梁漱溟文化思想探析[D];河北大学;2000年
8 朱启宝;梁漱溟乡村建设的哲学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牛和清;民国时期山东乡村建设研究(1931-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许爱青;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梁漱溟“以道德代替宗教”思想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1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01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