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叙事学视角下的《红字》及其两汉译本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01 16:19

  本文关键词:论《红字》中的伦理两难与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科技大学》 2011年

叙事学视角下的《红字》及其两汉译本对比研究

郑园  

【摘要】: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一位杰出的作家,被誉为19世纪美国文学的标志。他的代表作《红字》初版于1850年,一经问世,便因其深刻的社会影响力和独具特色的叙述技巧立刻受到好评并产生了持久的魅力。经过了一百多年,《红字》和作者纳撒尼尔·霍桑依然享誉美国文学界。著名的评论家的赞扬和美国读者的追捧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西方,虽然《红字》享有极高的声誉,但国内在对这位天才作者及其代表作的推广上却十分缓慢。虽然早在中国解放前的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就出现了小说的第一个译本,但并未引起任何重视。直到1981年才出现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第一个权威译本。从90年代开始,翻译活动才逐渐兴盛起来,从而推动了国内对小说译本的研究。中国知网上搜集的从1990年到2010年的资料显示,共有12篇文章研究《红字》的翻译,而叙事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一篇也没有。从叙事学视角进行的研究主要涉及小说的主题以及人物的刻画等方面,而在文学批评领域经常探讨的叙事学领域的叙事视角和话语的表达方式却几乎没有。 自从《红字》的中译本首次出版以来,至今国内共有18个不同的版本。其中,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胡允桓翻译的中译本是早期较权威的一个版本;由北京燕山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姚乃强翻译的译本是现在比较流行的版本。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两个中译本对原文的叙述方式的处理,探讨译者是否成功地再现了其叙述技巧。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是一部经典的小说,它多元化的叙事视角以及丰富的话语表现形式展现其高超的叙事风格。译者对于任何一方面的忽略都必定会对原文的艺术价值造成极大的损失。本文通过对原著及两个中译本的对比分析研究得出除了少数细节之处外,两个中译本通过对原著的叙事视角和话语表现形式的成功转换,较好地保留了原著的主题和艺术价值。由于目前国内从叙述学视角对《红字》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希望通过在此方面的尝试性研究,能够有助于中国读者更好地体会原著的主题意义和艺术价值,也同时希望能够为小说的叙事学翻译研究抛砖引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速梅;夏萍;;从叙事理论看小说《夜色温柔》的翻译[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姚乃强;转换生成语法在文体分析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1985年01期

3 郑敏宇;小说翻译研究的叙事学视角[J];外语研究;2001年03期

4 郑敏宇;;作者主观叙述及其翻译[J];外语学刊;2005年06期

5 赵炎秋;叙事情境中的人称、视角、表述及三者关系[J];文学评论;2002年06期

6 曹禧修;叙述学:从形式分析进入意义——文学研究方法论研讨之二[J];文艺评论;2000年04期

7 赵毅衡;小说叙述中的转述语[J];文艺研究;1987年05期

8 封宗信;文学文体学——文学翻译批评的试金石——评介《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J];中国翻译;1999年05期

9 方开瑞;论小说翻译中的人物视角问题[J];中国翻译;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描摹艺术美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胡织女;;“不确定性”的语言机制——从辛普森的“视角的情态语法”看《游泳者》[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赵晓瑞;;视点:影响语篇翻译中连贯重构的重要因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张文宇;麦林;;编者与译者之间的灰色地带——从《万有引力之虹》中译本编辑前后看编者与译者充分合作的重要性[J];编辑之友;2011年07期

5 张英;;解读书籍装帧设计中视觉功能的体现[J];编辑之友;2011年07期

6 孙建光;;西方意识流小说“前景化”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赵涛;;浅析中文商标英译方法及注意事项[J];成功(教育);2011年18期

8 雍青;陈国恩;;接受与过滤:中国先锋批评与俄国形式主义[J];长江学术;2008年03期

9 李启洁;;宋代“说话”的大众文化属性[J];成人教育;2010年09期

10 汪艳;;文学中叙事视角的传译——弗兰克·奥康纳的《我的恋母情结》中译本的比较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巍;;翻译学术语规范化的实践及效果反思[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青;基于语料库的《尤利西斯》汉译本译者风格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彭爱民;忠实于源语文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康建强;中国古典小说意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王鲲;上海风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赵巍;译学辞典的原型及评价系统[D];山东大学;2006年

8 李向辉;“生死场”的现代书写—萧红新论[D];兰州大学;2007年

9 迟庆立;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杨全红;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淑玲;从叙事学角度看译者在小说翻译中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赵亮;从福尔摩斯的翻译看西方叙事技巧在清末民初的移植与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3 赵秀娟;从叙事学角度看古代叙事诗的英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崔俊媛;英语童话的文学文体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娜;从叙事学角度看记录片字幕的翻译[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6 陈晓芳;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角度看《简·爱》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和女性身份[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7 张莹;翻译美学视角下《边城》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刘姝伶;浴火而生的壮歌[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静;张爱玲自译小说的叙事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何春玲;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分析《呼啸山庄》杨苡译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慈继伟;小说对文学文体学的挑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年02期

2 许钧;论翻译之选择[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方开瑞;;叙述学和文体学在小说翻译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翻译;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芸;《红字》探索的哲理命题[J];台州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2 任晓晋,魏玲;《红字》中象征与原型的模糊性、多义性和矛盾性[J];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01期

3 李玲;《红字》中象征手法探究[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冯红丽,王德利;简析霍桑《红字》中的珠儿[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蒙雪琴;论《红字》的矛盾艺术手法[J];青年探索;2003年06期

6 方成;试论《红字》的系统化反衬手法[J];山东外语教学;1997年02期

7 鲍明捷;析《红字》中的象征手法[J];江汉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8 唐春华;霍桑《红字》中的圣经文学元素[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王者会,郭永朝;也谈《红字》中主要角色的象征意义[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朱新平;从《红字》中的人、神关系解读霍桑的写作意图[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希;;迪默斯德尔的悲剧和基督教堂的衰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英;;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看《红字》的三个中文译本[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3 尚云英;;华裔美国女性身份的重构策略——论《女勇士》的中国文化改写[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朝伟;[N];光明日报;2002年

2 ;[N];文学报;2003年

3 记者:坤元 廖奔;[N];文艺报;2002年

4 张巨睿;[N];中国邮政报;2005年

5 杨大林;[N];音乐周报;2003年

6 苏童;[N];深圳商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刘永顺;[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8 管舒宁;[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王功恪;[N];新疆日报(汉);2004年

10 成一;[N];山西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亓志梅;《红字》中的多重空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龚超;无尽的《红字》[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涛;生态批评视域下霍桑的《红字》解读[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巫绍华;《红字》中的人文主义清教观[D];南昌大学;2011年

5 刘微;《红字》的原型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沙沙;论《红字》中的伦理两难与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菁菁;对《红字》主人公海斯特·普林和亚瑟·丁梅斯戴尔的历史原型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卫奎萍;评价理论视角下《红字》中的人物塑造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9 杜文;对《红字》中新英格兰因素的探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10 高运艳;《红字》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论《红字》中的伦理两难与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7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07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e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