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价值重建时代传统“孝”文化之再检视

发布时间:2017-12-28 03:37

  本文关键词:价值重建时代传统“孝”文化之再检视 出处:《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宗法社会 宗法政治 社会形态 历史范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众多论说中国古代之"孝"及其现代意义的文章存在严重的历史误判及文化误判。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许多学者不知道或没有清晰地认识到"孝"是一个历史范畴。"孝"的本义及核心词义是亲子规范。在诸多历史因素的影响下,亲子规范的属性、内容及形式不断演化,"孝"的适用范围、具体规范及核心价值不断演化,"孝"字的内涵与外延也随之不断演化。受各种主客观性历史因素的影响,"孝"具有普遍性、时代性、地域性、族群性、信仰性、思想性、个体性,等等。在本质属性、思维方式、核心价值、适用范围上,中国古代之"孝"与中国现代之"孝"有根本性的差别。
[Abstract]:Many articles on the ancient Chinese "filial piety" and its modern meaning have serious historical misjudgments and cultural misjudgment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 is that many scholars do not know or realize that "filial piety" is a historical category. The meaning and core meaning of "filial piety" is the standard of parent-chil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ny historical factors, the nature, content and form of paternity norms are evolving. The scope, specific norms and core values of filial piety continue to evolve, and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filial piety also evolve. Influenced by variou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historical factors, the "filial piety" is universal, epochal, regional, ethnicity, belief, ideology, individuality, and so on. In the essence, the way of thinking, the core value a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the ancient Chinese "filial piety" has a fundamental difference from the Chinese modern "filial piety".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研究”(项目号:NKZXB140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23.1
【正文快照】: 众多论说中国古代之“孝”的文章存在严重的历史误判及文化误判。具体表现之一是众多学者将“孝治天下”说成是“儒家”思想,夸大“儒家”的理论贡献。一些人甚至高估“儒家之孝”的现代意义,将“儒家之孝”判定为“优秀传统”,主张将其弘扬于现代中国。这一类说法的致命缺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分田;;秦朝“以孝治天下”的主要措施及其历史贡献[J];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组缃;;《绿野人家》本事[J];新文学史料;2008年01期

2 李奇;;论孝与忠的社会基础[J];孔子研究;1990年04期

3 周倩倩;;你往何处去——游民、游民意识与中国社会[J];唯实;2014年01期

4 赵利栋;近代中国的封建与封建主义[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5 张强;;论中和美学悖论式困境[J];集宁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6 王琢玺;;近代中国宗族面临的理论冲击[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7 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结语[J];博览群书;1999年07期

8 刘永佶;破除欧洲中心论 科学界定中国历史分期——兼论中国宗法社会及其两阶段[J];晋阳学刊;1999年03期

9 李俊群;;论春节的传统意义[J];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10 卢宁;;论顾炎武的宗法社会模式——读《裴村记》有感[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振国;;浅议我国公民社会与法治理念[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冯天瑜;;宗法社会与文化的伦理型范式[A];时代与思潮(5)——文化传统辨证[C];1991年

3 王成礼;刘传学;;论孙中山的道德观[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彭澄;严惩之外仍需慎防[N];太原日报;2013年

2 木羽;选择"陌生"[N];中国财经报;2005年

3 陈铁健;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上)[N];学习时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伟;毛泽东推动中国从宗法社会到单位社会的转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44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44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b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