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后伦理时代”的来临

发布时间:2018-03-02 01:21

  本文关键词: “上帝死了” “打倒孔家店” “后伦理时代” 出处:《道德与文明》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上帝死了"、"打倒孔家店",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相继出现的这两个口号,具有重要的精神史尤其是伦理精神史意义。它是一次"伦"之"殇",标示着"伦"或"人伦"传统的终结;它是一次"理"之"祭",标示着"理性"对"精神"的僭越;从"人伦"到"人际"、从"精神"到"理性",它宣示:"后伦理时代"来到了。"后伦理时代"是"伦理"传统的断裂。"解放"与"破碎"的纠结,"伦"的世界的碎片化;"启蒙"与"祛魅"的纠结,"理"的世界的"苦恼意识";"自由"与"失依"的纠结,"伦—理"世界中伦理认同与道德自由的矛盾;单一性与普遍性的纠结,"集合并列"的形式伦理,四个方面构成"后伦理时代"精神世界的整体镜像。"后伦理时代"具有必然性,但内含巨大而深刻的文明风险。
[Abstract]:"God is dead", "Down with Kong Jiadian" and these two slogans appeared successively in the course of human civilization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20th century. It is an important spiritual history, especially the ethical spiritual history, which is the "mourning" of "human relations", the end of the tradition of "lun" or "human relations", the "sacrifice" of "reason" and the transgression of "spirit" by "reason". From "human relations" to "human relations", from "spirit" to "reason", it declares that "post-ethical era" has come. "Post-ethical era" is the break of "ethics" tradition, "liberation" and "fragmentation", and the fragmentation of the world of "lun". Lamination; the entanglement between "enlightenment" and "disenchantment", the "consciousness of distress" in the world of "reason", the entanglement between "freedom" and "loss of dependenc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thical identity and moral freedom in the world of "Lun-li"; The entanglement of singularity and universality, the formal ethics of "set and juxtaposition", and the four aspects constitute the whole mirror image of the spiritual world of "post-ethical era". "Post-Ethical Age" is inevitable, but contains huge and profound civilized risks.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伦理学会;
【基金】:2010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10&ZD072)和重点项目(10AZX004) 2012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12&ZD036)
【分类号】:B82-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樊浩;;当“理性”僭越了“精神”[J];中国德育;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8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9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10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张舒;;从加缪的《局外人》看理性对人的禁锢与异化作用[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曲振涛;周方召;仲深;;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法经济学视角解读[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黄涵华;完善我国监外执行法律监督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邹舒然;网络传播对我国公民社会构建的促进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传峰;;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实体性与公民道德教育[J];理论与改革;2011年03期

2 樊浩;;道德哲学体系中的个体、集体与实体[J];道德与文明;2006年03期

3 王苏;;“礼”的伦理意蕴[J];齐鲁学刊;2009年02期

4 黄亮;冯泽明;;网络社会中人的道德主体性、实体性和谐[J];长白学刊;2008年06期

5 樊浩;;“伦”的传统及其“终结”与“后伦理时代”——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对话与互释[J];哲学研究;2007年06期

6 王传峰;;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民族伦理认同[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3期

7 杨家友;颜静;;论孝的起源与归宿[J];孝感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弘扬传统美德 建设慈孝社会——绥化学院慈孝文化研究所简介[J];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张旭东;刘擎;许纪霖;雷启立;蒋晖;张业松;海裔;吴冠军;倪文尖;王鸿生;陈峗;夏江旗;吴志峰;罗岗;;普遍性、文化政治与“中国人”的焦虑[J];天涯;2007年02期

10 黄瑞英;;道德信仰的哲学基础[J];齐鲁学刊;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士林;;走进实物交换的时代[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焦国成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守善寻本,,雕塑和谐社会中完善的人[N];中国教育报;2005年



本文编号:1554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554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e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