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传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思想发微
本文选题:女娲 切入点:生态女性主义 出处:《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当代西方生态主义的理论视角比较分析,女娲"人首蛇身"的外在形象蕴涵着生态女性主义的有机整体观,"抟土作人"的造化之功反映了生态女性主义视"自然—女性为生命本源"的主张,"炼石补天"则蕴涵着生态女性主义拯救地球、慈育自然的美德,而"一日七十变"潜藏着生态女性主义的生物多样性思想。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为当代的环境哲学发展提供优秀的精神资源。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ecologism, The external image of Nu WA's "head snake body" contains the organic whole view of ecological feminism. The creative work of "kneading earth as human" reflects the view of ecological feminism that "nature-female is the origin of life", and "making stone for heaven" It contains ecological feminism to save the earth, The virtue of kindness to nature and the "70 change of 1st" have hidden the ecological feminism's thought of biodiversity. These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can provide excellent spiritual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商丘师范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2011M500091)
【分类号】:B82-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国栋;胡群香;;为生态女性主义辩护[J];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04期
2 朱瑞;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生态伦理学的观点及其价值初探[J];攀登;2001年04期
3 吴玉敏;;生态文明视野下中国环境伦理建设探微[J];攀登;2010年01期
4 罗小英;;“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的统一——儒家生态伦理内涵浅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5 张长立;马文;;生态平衡的伦理学意蕴解读[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苗福光;;劳伦斯诗歌中的自然生态美学思想[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8年02期
7 张楠;;探究影视文学中的女性情感观[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6期
8 林平;;生态伦理学中的两个公平问题[J];莆田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安娜;;简议生态女性主义[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许合先;谭运进;常静;;生态学视阈下大学组织生存发展理念应然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建平;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杨通进;;人对动物负有何种道德义务[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润珍;武杰;;跨学科视野下的工程伦理[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罗勇;;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可持续发展[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秦美珠;;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讨及其意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秦美珠;;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历程、理论特征及其意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7 刘湘溶;王彬辉;;环境法学权利研究方法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立宽;;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伦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董正爱;;小康社会视阈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解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吴亚平;;“道法自然”生态伦理思想初探[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卫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胡立功;《文子》的实践智慧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汝秋实;约翰·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宋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志军;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威;生态文明视阈下江西省城镇化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少博;;论生态女性主义在环境伦理学中的应用灵性思想[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04期
2 何艳波;;生态女性主义对机械论自然观的伦理反思与批判[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罗蔚;;另一种伦理观:生态女性主义的批判与建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赵媛媛;;关怀伦理的生态文化转向——论生态女性主义的关怀环境伦理[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年01期
5 王桃花;;生态女性主义:发展中的生态伦理文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李培超;;多维视角下的生态正义[J];道德与文明;2007年02期
7 袁玲红;;走向伦理解放的生态女性主义——西方女性主义解放运动发展之解读[J];天府新论;2007年05期
8 李太平;论环境道德教育[J];现代教育论丛;2002年06期
9 汉克·滕·黑汶;张小娅;;世界生物伦理和人权宣言[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6年04期
10 ;走向生态——伦理:科学与文化的融合[J];道德与文明;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潘文石;;明智的伦理抉择——是安全穿越生存瓶颈的唯一指南[A];北京论坛(2010)主旨报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李培超;论生态正义[N];光明日报;2005年
2 吴玉军;当代美国价值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N];学习时报;2004年
3 熊春锦;愿您拥有一双“慧眼”[N];农民日报;2009年
4 孙家驹;从“看不见的手”到看不见的“心”和“脚”[N];江西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荣君;先秦儒道生死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毛新志;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郭震洪;生态伦理的经济分析[D];青岛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士英;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环境哲学若干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2 刘准;环境伦理学的新视点[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方X;薇尔·普鲁姆德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蕾;旅游环境伦理探析[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李永政;多样性—稳定性关系与环境保护[D];河南大学;2012年
6 刘艳;社会变迁中环境困厄的道德审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盼;河流自然生命的概念及其意义[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晋文丽;当代西方生态伦理学中的环境协同论及其启示[D];山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75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575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