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社会的道德秩序及其整合
本文选题:道德秩序 切入点:转型社会 出处:《伦理学研究》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道德秩序是社会秩序的一种内生变量,并以基础秩序的形式发挥着重要功能。道德与制度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道德诉求应当成为制度构建的共识。转型社会秩序下,更需要非制度化的道德作为基础性的力量加以整合。这种整合包括契约与身份、多元与个性、个人与社会及多元秩序供给的整合,道德秩序的扩展与演进表现为自发自然的社会行动秩序。
[Abstract]:Moral order is an endogenous variable of social order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 of basic order. There is also a need for the integration of non-institutionalized morality as a fundamental force. This integration includes the integration of contract and identity, pluralism and individuality, and the supply of individual and social and pluralistic order. The expansion and evolution of moral order is the spontaneous and natural order of social action.
【作者单位】: 浙江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分类号】:B82-0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孙宝云;;道德秩序中的政府、社会与个人——兼论道德秩序维系主体的不同界域[J];长白学刊;2008年02期
2 张康之;论政府的社会秩序供给[J];东南学术;2001年06期
3 张康之;论强制力的社会秩序功能的有限性[J];广东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4 孔令锋;;市场化改革的社会秩序与道德基础[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宋思运;;论和谐社会秩序供给的基本路径[J];前沿;2010年03期
6 苏令银;道德自律:转型期社会秩序的最高实现形式[J];社会科学;2001年08期
7 刘秀华;张博颖;;人的个性与社会秩序和谐的道德阐释[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8 周怀红;徐兆东;;道德秩序: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J];学术论坛;2007年06期
9 张康之;道德整合:社会公平与社会秩序获得的根本出路[J];学习与探索;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陆德生;纪荣荣;;江泽民民主宪政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潘艳红;;论行政垄断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侯作前;周鲁耀;王伟;;地方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法分析——兼论地方的经济调控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5 杨善发;;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渊源、流变与当代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郭继;;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模式的立法选择——以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交叉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张宏军;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路径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吕明;;制度、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对法治“本土资源论”的一种补充[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孙义飞;王晋新;;多元化、多样化、拓展化与开放性——西方学术界“17世纪普遍危机”论争及其启示[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10 李玉;;惯性与变迁:北洋政府时期的公司股息制度[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时红秀;张亦工;;合作定价权:农民如何提高对土地的产权实施能力[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3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廖荣辉;;在新形势下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路径选择[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徐志华;茅丽华;;转型期中国农地产权制度问题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唐清利;;私权与公权界限模糊领域的司法选择[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8 巫文强;;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安排与人的全面发展[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9 田钒平;;制度结构研究范式的理论反思与回归[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陈健;;现代公民制度成因浅析——兼议政府职能转换[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章于芳;后危机时代我国银行接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7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朋良;基于渔民视角的相互制渔业保险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s,
本文编号:1582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582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