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然”的人性生成与生态困境的超越
本文选题:人性 切入点:生态人格 出处:《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人性危机是引发生态困境的深层价值论根源。寻归人性"是其所是"的本性,积极推进生态人格的重塑和"爱自然"的人性生成,是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因此,辩证审慎地探讨人性的确证方式并合理探寻人性生成方向,是应对生态困境、构筑人类文明大厦的可能路径。
[Abstract]:The crisis of human nature is the root of the theory of value.It is the nature of seeking and returning human nature. It is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remodeling of ecological personality and the generation of human nature of "love nature".Therefore, it is a possible way to deal with the ecological dilemma and construct the building of human civilization to probe dialectically and prudently into the way of confirming human nature and reasonably explore the direction of human nature.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12CZX066) 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生态困境的道德哲学研究”(2011SJB720006) 江苏省教育科学2011年度“十二五”规划项目(D/2011/01/049) 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
【分类号】:B82-05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滨;从伦理道德视角,试析儒家与基督教两种人性论的不同预制作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2 吕朝喟;;罗素的伦理信条[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蔡利民;;三十年社会变迁的人道主义价值导向[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倪培民;商戈令;;道德的起源、异化及复归[J];学术月刊;1982年05期
5 王杰;荀子历史哲学体系建构的基石——人性论及人性改造之途径[J];社会科学家;1988年01期
6 魏义霞;无善无不善:中国近代伦理学说的基础和前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7 李绍昆;论人性:罗杰士对高觉敷[J];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8 朱荣科;人性与经济道德的离散——中国经济改革速度缓慢的一个原因[J];求是学刊;2000年04期
9 宋希仁;人性是恶: 一种比人性是善更伟大的思想[J];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12期
10 张璐;从人性的异化到复归——有感于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茂堂;;伦理学何以可能?——一个人性论视角[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张宏邦;赵华朋;;试谈“中庸”与和谐社会的关系[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四达;;呼唤真诚的生活——从人性的角度看建设和谐社会的支点与环节[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崔宜明;;未完成的中国现代伦理学[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骆锦芳;;善的诉求与社会正义的企盼[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张力;;科技伦理:理性与人性碰撞下的临界面[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周善甫;;“性本善”的再探讨[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8 刘仁贵;;为他性道德和为己性道德——道德的二重性及其人性根基[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9 苗春德;申淑琴;;程颢、程颐道德教育思想浅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王志捷;;儒家生态伦理的特色与合理性[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熙照 陈凤利;法制背后的人性[N];吉林日报;2004年
2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陆晓禾;人性认同:发展健康的伦理学的基础[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新华社国际部 姜岩;“道德”的多版本解读[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甘肃 邵振国;正义能给人带来什么[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赵晓 (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动力源于利他[N];中国企业报;2007年
6 南京艺术学院 丁泗;孟子道德教育思想刍议[N];光明日报;2006年
7 王海昌;救助的道德考量[N];中国社会报;2006年
8 财经作家 常青;用制度捍卫道德的天空[N];东方早报;2009年
9 荆学民;简论道德信仰[N];光明日报;2004年
10 周中之(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消费伦理观念变革的反思[N];文汇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郭玲玲;建立在新人道主义基础上的环境伦理学[D];吉林大学;2006年
2 马如俊;论杜威的自然主义伦理学[D];复旦大学;2006年
3 龙武维;临终关怀陪伴伦理之进路[D];复旦大学;2011年
4 冉毅;人性革命[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世明;孔子伦理思想发微——现代生活语境中的《论语》解读[D];清华大学;2004年
7 王天民;伦理创造论[D];吉林大学;2003年
8 唐健君;审美伦理视域中的身体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可;第四类情感的伦理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文亮;人性及其善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人性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韦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性与商性关系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3 李朝运;亚当·斯密的同情论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罗锦鑫;制度伦理的主体性基础[D];湘潭大学;2008年
5 何磊;塞涅卡的治疗哲学[D];浙江大学;2009年
6 陈丽红;生态伦理的本体特质及其现实化途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7 孙荫众;中国传统人性观的扬弃和现代人性的塑造[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方娟;弗洛姆爱的伦理思想探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范谊婷;试论基因优生思想对伦理的挑战[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10 郭晔 ;道德风险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712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1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