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建设:溯源、比较与伦理取向

发布时间:2018-04-21 17:26

  本文选题:公民社会 + 人身依附 ; 参考:《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摘要】:公民社会的制度形态最早出现于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市民社会",彼时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已经超过了一千年。由于历史的惯性残留于现实发展中的人身依附型体制使得当前我国公民社会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矛盾,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两个层面;然而若从更深层次的渊源去探究,则体现在信仰缺失、主流价值体系理念与实践的脱节以及道德说教等方面。从当下与未来的发展考量,中国公民社会的伦理取向应考虑到平等制度的平衡性、公平正义体制的执行机制以及社会变革的动力因素。
[Abstract]:The institutional form of civil society first appeared in the "civil society" in the late European Middle Ages, when the feudal autocratic rule of China had been more than a thousand year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l society in our country because of the historical inertia remaining in the personal attachment syst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ality, which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political system and the legal system. However, if we explore it from a deeper perspective, it will be reflected in the lack of belief,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mainstream value system and practice, and moral preaching. From the curr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considerations, the ethical orientation of Chinese civil society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balance of the equality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 the fair and just system and the motive factors of social change.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与践行研究”(09&ZD003)
【分类号】:B8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绍红;民主的路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视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杨泽章;;托克维尔与自由的正当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杨海坤;;中国走向宪政之路——兼论“三个代表”理论和我国宪法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4 章敬平;;民意表达机制的实证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6 陈静;;他者伦理视域中的当代人际和谐建设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郑晓华;达尔经济民主思想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傅林;;不能被忽略的历史:1607年以前的北美教育[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龙长安;高力克;;联邦制、国家统一与两种话语之争——对近代中国联邦制论争的回顾与思考[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中秋;;存在一个中国道路吗?——当代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现状之辩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婧;;规则尊重与城市公共秩序文明的构建[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戴治勇;;信息与法律[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黄凯南;;秩序扩展与停滞: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的交互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何东霞;;法经济学——一个法律的经济效率视角[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10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姜海光;国有控股企业所有权边界与财务战略取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赵琰;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会丽;论税务行政复议制度[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赵世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竞争法制建设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沈申甬;中国式民主的适切性与有效性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甘绍平;;应用伦理学在中国的兴起[J];学习与实践;2006年10期

2 王虎学;;公民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3 张闳;;灾难记忆与公民社会的精神重建[J];西江月;2010年09期

4 郁建兴;刘大志;;互联网与中国公民社会研究:反思与展望[J];哲学研究;2011年05期

5 袁柏顺,丛日云;17世纪“公民社会”概念解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6 刘须宽;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民伦理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王颖;;公民社会是现代公民的成长空间[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施晓花;;构建公民社会的多元价值观[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6期

9 陈东;;刘洲伟 新闻人与“企业公民”一起进步[J];南方人物周刊;2006年25期

10 史杰;;论埃及公民社会的发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宏强;;政府社会管理的前提及面临的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2 赵学升;羊震;;走近和谐: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多维性建构——以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的制衡与互动为视角[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3 廖申白;;公职地位开放与有序社会流动——和谐公民社会的两个特征[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4 苗海强;曹海涛;;公民社会与中国农村[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洪瑾;;公共危机中的公民知情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秋菊;;社会资本与政府绩效[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龙静云;;民间组织在现代公民社会中的道德整合功能[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8 王宏斌;;中国的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杨明伟;;协商民主与公民社会的关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谢均才;;公民社会与政府,相生相克:香港推广公民教育的经验[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永州市冷水滩区政协办公室副主任 吕华军;关注、培育公民社会[N];湖南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周俭;红枫现象: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缩影[N];中国妇女报;2008年

3 谢海定;公民社会与社团组织的繁荣[N];工人日报;2002年

4 张丽霞;公民社会中的星星之火[N];中国社会报;2004年

5 俞可平;正确对待民间组织[N];北京日报;2006年

6 西铁城;“透明的口袋”,才能容放更多慈善的心[N];光明日报;2009年

7 高志民;增强公益慈善组织“造血”功能[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张志;民主社会的公民理应拥有常识[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9 记者 李斌 顾瑞珍;“公民社会”“小政府”[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邓聿文;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N];学习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响;政府公民间沟通的信息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喜梅;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刘鹏;执政党视野下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4 李海新;公民表达权及其保障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李保臣;我国近五年群体性事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尹保红;政府信任危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7 王法硕;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冰;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中的公民认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乃圣;公民社会理论视域下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勇;公民社会与新闻传播[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万红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丽娉;当代中国政府与公民关系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魏万宏;中国公民社会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5 张萌;欧盟公民社会政治参与的途径及其影响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6 韩东旭;国民幸福的政治基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马晓燕;变迁中的治理理念及中国实践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高艳;中国公民能力的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石磊;公民社会的组织化与中国的宪政发展[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陈峗;试论“民生新闻”在构建“公民社会”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83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83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1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