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浅析《礼记》日常居住生活的公共伦理

发布时间:2018-04-23 09:58

  本文选题:《礼记》 +  ; 参考:《齐鲁学刊》2014年06期


【摘要】:居住生活的"公共伦理"为人们在日常居住的公共领域中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及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礼记》中的"公"既有先秦早中期对国君的称呼及其管辖的共同体之义,亦有晚期表达"公平"的伦理含义;居住的"公共领域"包括家庭内部的公共空间和围绕居宅的公共领域。通过居住空间的伦理分割、公共举止规范和交往语言禁忌的方式,"礼"塑造了人们关于公共行为是非判断的道德感,获得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的秩序。
[Abstract]:The "public ethics" of living life is the values that people reflect in the public sphere of daily living and the basic behavior norms to be followed. The "Gong" in the Book of Rites has the meaning of the title of the monarch and its jurisdiction in the early and middle period of the Pre-Qin Dynasty. There is also the ethical meaning of "equity" in the late period, and the "public sphere" of residence includes the public space within the family and the public domain around the dwelling house. Through the ethical division of living space, the norm of public behavior and the way of language taboo in communication, "propriety" has shaped the moral sense of people's right and wrong judgment about public behavior, and obtained the stability of life and the order of society.
【作者单位】: 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民众日常生活伦理研究”(11JJD720017)
【分类号】:B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安乐哲;罗斯文;;《论语》的“孝”:儒家角色伦理与代际传递之动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陈丛兰;;《礼记》的居住方式与孝道观探赜[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皓政;;一部诗意的“历史”——论《聊斋志异》的文本性质与历史品格[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张舜清;;论儒家“生”之伦理的理论渊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3 郭振香;论《礼运》与《中庸》在治政之道上的分野[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丁成际;;“各得其宜”与“群居和一”——荀子“群己之辨”的价值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袁健惠;;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类型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刘书增;张润泽;;试论先秦时期赵国农业的发展水平[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7 葛学港;;浅论《礼记》中的祭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8 杨_g;;古籍校勘浅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9 袁军;;略论明清之前文言小说中侠客形象的发展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郑彩云;熊慧勇;吴志刚;;先秦政治救灾制度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超;;“先农”与“神农炎帝”——以里耶、周家台秦简为中心的讨论[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2 程萃文;;儒家的家庭养成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周凤五;;上博楚竹书《彭祖》重探[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4 杨天宇;;杜子春对《周礼》今书的校勘及郑玄对杜校的取舍[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5 iJ天宇;;郑司农注《周礼》所用“读为”术语考辨——兼评段玉裁对“读为”术语的界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6 牟颖;;首善之区需首善之思——首善之区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方铭;;秦博士与秦始皇的冲突与儒家“迂远而阔于事情”[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8 黄震云;;孔子的司法实践与法制思想[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9 许子滨;;从《左传》看《仪礼》的成书及其反映的时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10 周凤霞;;汉代巫蛊术溯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娇娇;医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华宇;先秦两汉天下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蒋晓艳;红山文化与中华礼制文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旭;李文pだ裱枷胙芯縖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安乐哲;罗斯文;;《论语》的“孝”:儒家角色伦理与代际传递之动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兴海;乡村公共伦理建设的难题解析[J];伦理学研究;2003年06期

2 陈华兴;伦理的开端与公共伦理的理性基础[J];浙江学刊;2004年06期

3 陈民利;论道德教育的公共伦理环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4期

4 贺龙栋;;社会资本与转型期中国公共伦理建设[J];唯实;2006年11期

5 曹望华;;我国公共伦理研究述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杨明;张伟;;也谈社会公共伦理——基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一种思考[J];道德与文明;2008年03期

7 陈学凤;;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伦理之建设[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8 潘素洁;刘林山;;公共伦理与和谐之治[J];求索;2009年12期

9 熊昌茂;;论乡村公共伦理的发展困境与整合之路[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邱静;;试析社会公共伦理的缺失与建构[J];群文天地;2011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明;张伟;;也谈社会公共伦理——基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一种思考[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2 陆昱;;分离状态下的公共行政与公共伦理之整合[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忠利;;美国公共伦理与公共管理[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4 肖俊;;从日常生活伦理走向现代公共伦理——腐败的伦理根源及其现代走向[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汤建荣;汤广全;;忠·信·诚观念与市场经济[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何怀宏;应当重视公共伦理的探索[N];光明日报;2004年

2 梁毅 韦庆全;强化公共伦理建设[N];江苏经济报;2010年

3 潘叔明;实现和谐要着眼于公共利益和公共伦理[N];福建日报;2006年

4 康健;从私域伦理到公共伦理[N];学习时报;2000年

5 袁跃兴;公众空间怎能频频上演“裸体秀”[N];中国艺术报;2006年

6 黄万盛;正在逝去的与尚未到来的[N];经济观察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马美菱;知荣明耻:从顾及他人做起[N];文汇报;2006年

8 王传玮;以公共伦理为支撑加强地税文化建设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2009年

9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 庞立生;伦理学如何转向生活世界[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韩来敬;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伦理[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周蕾;公共与私人之间[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3 姚凯;我国公共伦理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白立娟;对当代中国公共伦理的初步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边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过程中公共伦理缺位现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91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91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3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