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中国梦实践的生态伦理向度

发布时间:2018-04-28 14:20

  本文选题:中国梦 + 生态伦理 ; 参考:《理论学刊》2015年05期


【摘要】:中国梦的提出,包含了关于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的双重诉求,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中国梦实践的生态伦理表征在于:中国梦的实现依赖于动态的生态平衡,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依赖于综合的系统平衡,因此需要在实践中兼顾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国梦实践的生态伦理要求彰显自然的内在价值,树立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将中国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弘扬生态美学文化。中国梦实践的生态伦理路径是:以主体功能区为依托构建以生态地域为基本单位的空间布局、构建生态制度奖励机制带动生态伦理的落实、研发和落实生态技术的应用,为生态伦理提供技术支撑。
[Abstract]:Chinese Dream's proposal, including the dual deman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embodies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Chinese Dream's practice of ecological ethic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alization of Chinese Dream depends on the dynamic ecological balance, so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antly adju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practice, and rely on the comprehensive system balance. Therefore, the interest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system and social system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practice. Chinese Dream's practice of ecological ethics requires showing the intrinsic value of nature, setting up the awe of natural life, combin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pirit with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 culture. Chinese Dream's practice of ecological ethics path is: based on the main function area to construct the spatial layout of ecological region as the basic unit, to build the ecological system incentive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ethics,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the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technology.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ecological ethics.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多元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社会管理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3YJA84001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2-058;D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立新;;论生态文化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2 卢风;社会伦理与生态伦理[J];河北学刊;2000年05期

3 孙越;;对“技术理性批判”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技术观的一个反拨[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庆德,王金柱;生态伦理及其价值主体定位——从《新华文摘》文献反响看生态哲学的研究进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徐丽华;;构建红河州农村生态文明的彝族生态文化建设[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陈靖怡;;生态文学批评中“人的地位”问题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4 包庆德,王哲;实践的本性:人类中心主义的不可超越性[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代山庆;;生态文化研究综述[J];传承;2013年07期

6 竟辉;田贵平;;论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我国生态文化建设[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7 祝小茗;;“美丽中国”:生态伦理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双重逻辑[J];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2013年04期

8 祝小茗;何永红;;论全面推进“中国梦”与建设“美丽中国”的伦理视阈[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9 祝小茗;肖浩;;刍议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伦理意蕴[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10 李志民;张梦洁;黎昕;;农村社区生态文化建设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艳婷;;生态文明与法制建设[A];生态文明法制建设——2014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红;江西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李恩;中国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乔丽;矿区生态文明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唐秀华;发展观的伦理蕴涵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刘希刚;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在中国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会勤;生态文化自觉探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建民;人性回归的呼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寿兰;对生态危机的文化和制度思考[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4 彭艳华;生态文化视野下新余城市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刘楠楠;生态伦理实现的路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屈光泽;西北地区高中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唐竹;试析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及其理论困境[D];吉林大学;2004年

8 袁茵;消费观的生态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5年

9 周云斌;从精神信念角度看环境伦理的可能发展方向[D];内蒙古大学;2005年

10 程瑶;艺术设计教育中的生态定位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荀明俐;郑克岭;;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的前提批判[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孙钰;;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J];环境保护;2007年21期

3 ;蒋高明:怎样理解生态文明[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年01期

4 卢风,汪映萍;生存论意义上的精神文明[J];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01期

5 王如松;从物质文明到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年02期

6 王如松;胡聃;;弘扬生态文明 深化学科建设[J];生态学报;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平;生态伦理的意识形态和伦理传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田海平;谁能够遵循生态伦理[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洪波;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J];邵阳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4 彭锦屏;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伦理[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11期

5 丁祖荣;朱棣;;论生态伦理与环境消费[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4期

6 刘小勤;当代中国生态伦理思潮理论探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吴妍,赵哲远;论生态伦理及其价值取向[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吴细玲;对三明市企业生态伦理的思考[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9 金凯;关于当前生态伦理教育的几点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熊小青;生态伦理何以可能[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东生;罗艳梅;;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公众生态伦理教育研究[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泽;;把生态伦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基础[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3 王立宽;;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伦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徐嘉;;简论儒家生态伦理及其现代价值[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王志捷;;儒家生态伦理的特色与合理性[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6 卢武强;;生态伦理与小康建设[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吴春红;余超波;;重塑生态伦理 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李睿璞;卢新海;喻燕;韩t,

本文编号:1815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815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3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