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宋代封赠制度对家庭伦理和家内秩序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8-05-03 19:10

  本文选题:封赠 + 宋代 ; 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摘要】:在现代学术语境中,宋代封赠制度往往被视为孝道原则的一种实践,但在那个时代所承载的意义,实际上已远远超出"光宗耀祖"的范畴,体现着宋代立法者从理顺个体家庭内部关系入手,重建社会基本道德伦理秩序的制度性思考和尝试。宋代封赠制度诸多原则的变化与确定,都源于宋儒对制度背后起支撑作用的家庭伦理规范的认识的深化,源于"新儒学"对于家庭伦理的更深层次的思辨。借助制度的运行,这种理论上的思考被推广到社会实践中,用于构建宋儒理想化的家庭秩序。因此,通过对宋代封赠制度中体现的家庭伦理的考察,庶几得以从制度史研究的角度,展现"新儒学"对于"宋型家庭"的影响。
[Abstract]:In the modern academic context, the system of sealed gifts in the Song Dynasty is often regarded as a practice of the principle of filial piety. It reflects the systematic thinking and attempt of reconstructing the basic moral and ethical order of the society by the legislators of the Song Dynasty starting from straightening out the internal relations of the individual family. The change and determination of many principles of the system of sealing gifts in the Song Dynasty are all due to the deepening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amily ethical norms which play a supporting role in the system, and the deeper speculation of the family ethics by "Neo-Confucianism". With the help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the theoretical thinking was extended to social practice, which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 idealized family order of Confucianism in Song Dynasty. Therefor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family ethics embodied in the system of sealed gifts in the Song Dynasty, the author can show the influence of "Neo-Confucianism" on the "Song fami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system.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献与学术:宋代典籍海外流传与英语世界宋史研究”(13YJCZH15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欧美学界宋史研究的历史脉络研究”(14CZS015)
【分类号】:K244;B8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秀华;转型时期中国的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J];河北学刊;2000年03期

2 丁万华,谷雪峰;家庭伦理的回顾与展望——“中韩日家庭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1年06期

3 曹鹏飞;普遍伦理和家庭伦理[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秦修业,马春梅,王宏;普遍伦理语境下的家庭伦理[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李桂梅;现代中国的社会伦理与家庭伦理[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6 高乐田;构建和谐社会的家庭伦理向度[J];哲学动态;2005年03期

7 李桂梅;中西家庭伦理产生之源探究[J];伦理学研究;2005年04期

8 萧唐;;韩民族独特的道德观和家庭伦理观[J];当代韩国;2006年02期

9 李培志;;当代家庭伦理的理性省察[J];民族论坛;2007年09期

10 李桂梅;;中西家庭伦理比较论纲[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继栋;;社会转型时期家庭伦理观念的更新[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封海清;;论孔子家庭伦理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代意义[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张恒礼;;加强家庭伦理孝道教育提高社会主义道德水平[A];陕西老年学会——新教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探讨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吴苑华;;家庭伦理:黑格尔与马克思[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5 刘畅;;上海市民文化视阈下的早期家庭伦理电影[A];都市文化研究(第10辑)——书写城市:文学与城市体验[C];2014年

6 江帆;;《断手姑娘》与民间家庭伦理观[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伟林;透视人情人性残缺 重建家庭伦理语言[N];文艺报;2005年

2 张魁兴;“家斗剧”挑战家庭伦理[N];中国文化报;2013年

3 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院 暴水平;新农村家庭伦理的构建浅述[N];山西科技报;2009年

4 主持人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传刚;以家风重塑家庭伦理[N];深圳特区报;2014年

5 解玺璋;收视率上去了,观众心冷了[N];北京日报;2009年

6 韩隽;新闻传播中的家庭伦理与社会和谐[N];陕西日报;2007年

7 范红娟;清明节与孝道[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丁 洁;家园意识:东方电视的文化魅力[N];中国艺术报;2004年

9 留美学者 姜晨;最需要构筑家庭伦理堤坝[N];东莞日报;2009年

10 默非;就这样被电视剧喂饱[N];兰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桂梅;冲突与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冉光芬;明代贵州历史移民与家庭伦理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慧;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家庭伦理思想探寻[D];兰州大学;2010年

2 彭素云;当代家庭伦理建设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裴夕;传统儒家家庭伦理及其对我国现代家庭伦理建设的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于伟娜;中国现代农村家庭伦理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5 薛改辉;《礼记》家庭伦理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6 董海峰;朱熹家庭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李毅;经典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观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8 李婷;《堡垒》中家庭伦理关系的再现[D];湘潭大学;2015年

9 朱靖;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思想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10 田晓平;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39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839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0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