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荀子“礼”背后的合理性原则及其局限

发布时间:2018-05-04 14:41

  本文选题:荀子 +  ; 参考:《道德与文明》2014年02期


【摘要】:在荀子看来,"道"是人发动行为时应依据的准则。但为何要依"道"来行动,而不应依"非道"来行动,其背后必有一根据,即有一原则,这一原则也就是决定道之所以为道的原则。由于"礼义"是作为"权"、"衡"之"道"的实质,这一原则也即是"礼"之所以为道的原则。这一原则在荀子那里只能是"合理性原则"。但荀子对"礼"的合理性进行的正面阐发只是其效用性,这就带来了两个理论上的问题:一是某些基于人类整体的、长远的利益这一视角而来的具体的"礼",必然会在某些情况下与个人当下的乃至长远的利益相冲突,导致其从效用性而言的礼的合理性原则无法落实为个人"心应可道(礼)"的决定原则;二是只从效用性上言"礼"的合理性,使得"礼"的道德涵义处于悬空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礼"与"法"的界限。
[Abstract]:In Xunzi's view, Tao is the basis of human behavior. But why should we act according to "Tao" rather than "non-Tao", there must be a basis behind it, that is, a principle, which is the principle that determines Tao as Tao. Because "propriety" is the essence of "right" and "Tao" of "Heng", this principle is the principle of "propriety". This principle can only be regarded as the principle of rationality in Xunzi. But Xunzi's positive explanation of the rationality of "rite" is only its utility, which brings about two theoretical problems: one is based on the whole human being, The specific "propriety" that co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ng-term interests is bound to conflict with the immediate and even long-term interests of individuals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As a result, the rational principle of propriety in terms of utility cannot be realized as the decision principle of "the mind should be able to do (courtesy)", and the second is that the rationality of "propriety" only in utility makes the moral meaning of "propriety" in a state of suspense. To some extent, the boundary between "ritual" and "law" is blurred.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分类号】:B82-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林珊;;以佛教法相解析孟子心性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史向前;;为有源头活水来——朱松道学思想及其对朱熹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汪粼波;张明艳;;浅谈王国维的“境界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4 周游;;浅谈钱大昕哲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5 邓文涛;;牟宗三对儒家道德形上学的现代诠释——以《中国哲学的特质》为中心的考察[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蒋义友;;中国圣人观的误区[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胡素杰;;牟宗三之“三统并建说”[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杨祥全;;太极拳:表面兴盛下的生存危机[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09期

9 张瑞元;;关于张载哲学中“心”的定位问题之我见——以修养工夫论为背景[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龙计兵;周天策;赵海玲;;作用层上的无和有——牟宗三对道家思想的解读[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定文;;试论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现代转化[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吴培德;;《中庸》之伦理观[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稂荻;无尽的现象圆融[D];吉林大学;2011年

5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振华;见心与践心—罗汝芳哲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米文科;王船山《张子正蒙注》哲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和君;胡宏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隋金波;云间月澄[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赵炎峰;先秦名家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世敏;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继荣;魏晋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聂增;浅论牟宗三的政治哲学思想[D];南昌大学;2010年

6 徐英军;宋代阴司信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卫国;论道家心理健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振;朱子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贝利;董仲舒的经权伦理思想探微[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晓飞;先秦儒家“仁爱”思想及其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玉霞;;荀子“礼”之形上建构[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王静;;“礼”的继承与发展——基于孔荀“礼”之异同比较浅析[J];学理论;2010年30期

3 王维庭;天地君亲师考释[J];文史哲;1984年04期

4 常丽文;;荀子的礼乐思想述略[J];新闻爱好者;2009年20期

5 张峰屹;;也谈荀子的人性论[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7年09期

6 聂凤峻 ,刘俊杰;荀子移风易俗思想浅议[J];齐鲁学刊;1993年02期

7 廖名春;《荀子》各篇写作年代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06期

8 顾玉萍;;试析荀子的组织管理思想[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陈中浙;;论荀子的“养人之欲”观[J];哲学研究;2008年10期

10 王园园;;荀子“天”论思想探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吾敬东;;由精英而大众:荀子与孔孟伦理思想之别及其意义[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梁启雄;;荀子的正名论[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3 泓峻;;从“人性恶”这一前提看荀子礼教思想的人本主义内涵——兼谈荀子与弗罗依德思想逻辑的相通性[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叶舟;;荀子人学思想建构的理论基石——兼评荀子的人性学说[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程二行;;荀子的名学理论及其“用名三惑”通诂[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6 陈德安;;荀子论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许梦瀛;;论荀子的教育目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倪愫襄;;制度伦理思想的儒法之争[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焦杨;;从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体系看荀子的学习理论[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10 孙中原;;墨家“杀盗非杀人”的命题不是诡辩[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炽成;荀子:性朴论者,非性恶论者[N];光明日报;2007年

2 田永胜;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N];光明日报;2001年

3 王学平;荀子故里话桑麻 安泽山水走天下[N];人民代表报;2009年

4 记者 靳淑琴;山西师范大学荀子学院正式成立[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杨宝迪 实习生 刘佳;市领导会见日本客人[N];长春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武维生;走进荀子故里 神奇安泽[N];中国信息报;2010年

7 陈中浙;何为“群居和一”[N];浙江日报;2006年

8 苏晓峰 魏建云;科学发展创伟业 荀子故里今更娇[N];临汾日报;2009年

9 苗润田;论荀子的社会批判思想[N];山西日报;2009年

10 ;荀子与现代商业管理[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苹;荀子传经考[D];浙江大学;2011年

2 乔安水;荀子礼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冬;先秦儒法思想继承改造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袁世杰;礼学重构中的荀子性恶论文艺观[D];苏州大学;2003年

5 储昭华;明分之道[D];武汉大学;2005年

6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廉清;荀子荣辱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铮;荀况与“百家争鸣”时代之终结[D];吉林大学;2008年

9 陈荣庆;荀子与战国学术思潮[D];西北大学;2007年

10 王楷;荀子伦理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伟;荀子圣人观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张永光;荀子伦理思想及其现实价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刚林;论荀子《乐论》的音乐美学[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睿婷;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白玉良;荀子理想社会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房登科;礼法同行天下治[D];扬州大学;2004年

7 金晖;荀子礼学思想的现代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易波;性伪相分与凡圣异同[D];兰州大学;2011年

9 李瑶曦;孔荀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洪永稳;论荀子的文艺思想[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43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843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8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