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现象的网络伦理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人肉搜索”现象的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成都理工大学》 2013年
“人肉搜索”现象的网络伦理问题研究
黄露
【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人类进入了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字符号为中介的全新的网络社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数字化非实体空间,网络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平台。20世纪以来,网络这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好似一把双刃剑,绝不仅仅只带来了单一的正面效应。这种通过虚拟形式来呈现的网络社会,在加强了人们沟通和交流,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改变了社会格局,推动了社会前进发展的同时,对现实社会的传统伦理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人肉搜索”便是当今网络社会最具代表性的现象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搜索方式和运行机制,集合网络社会中强大的各阶层网民力量,挖掘一定的目标对象的相关信息,从而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讨论和强烈的影响。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人肉搜索”将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相连接。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大量“人肉搜索”事件凸显出的网络伦理问题所证实,这种新型的“交往”方式必定会产生一些有别于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近年来,由“人肉搜索”现象引发的网络伦理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人肉搜索”现象必须引起社会和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必须多角度的思考网络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将之规范,从而对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以科学技术哲学理论为指导,以“人肉搜索”现象为依托,总结该现象的起源和产生的原因,分析“人肉搜索”现象凸显下的网络伦理问题的表现和根源,进而对构建网络伦理的原则和实现路径进行深入的梳理和探讨。“人肉搜索”现象的成因主要有网络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匿名性和时空的无边界性、社会的盲目从众之风以及人的猎奇心理和满足感。而“人肉搜索”现象凸显下的网络伦理问题主要有个人隐私权受侵害、网络系统安全受攻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受威胁这三方面。产生问题的根源在于利益的驱使、人们道德自律的缺失和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滞后。同时由于网络伦理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人类社会所表现出的新型的道德关系,可以由此分析出网络伦理具有开放性、自组织性和兼容性等特点,,这使得我们对网络社会的伦理道德的评价方式以及构建途径的认识有别于现实社会,因此我们需要在个体诚信与社会公正相结合、适度自由与密切监管相结合、道德自律与法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下,找出一条实现网络伦理构建的合理路径。在当前我国网络社会具有的特征下,只有正确驾驭网络安全技术,确立和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强化网民道德自律,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伦理教育;健全政府监管机制,增强网络运营商的责任意识;完善网络法律制度,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才能构建更加文明和谐的网络,才能使网络成为人们美好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2-0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梁冰;;“人肉搜索”引发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年29期
2 陈箐;;我国人肉搜索的立法现状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3 刘理想;;解析“人肉搜索”中的法律问题[J];消费导刊;2008年21期
4 朱文琪;;“人肉搜索”的正义面[J];青年记者;2008年26期
5 熊雄;;“人肉搜索”的伦理审视[J];求索;2010年10期
6 陈铮;;对“人肉搜索”现象的伦理学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高妮娜;;网络技术发展影响下的人肉搜索伦理反思[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年10期
8 黄健,王东莉;数字化生存与人文操守[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芳;关于人肉搜索技术的伦理思考[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万资姿;网络伦理与既有伦理的差异与联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卜安淳;论网络犯罪及其防控[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5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李明发,宋世俊;著作人身权转让质疑[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郑笠;;剥离与消解系统中成就的审美境界——从庄子“美学”到“庄子”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包鹏程;;电视娱乐节目的仪式、叙事模式与意识形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韩晨旭;试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和法律平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阳;;隐私话语的诞生与大众传媒业——一种知识考古学的路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林晓珊;;身体流动与性别不平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城市家庭汽车消费[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吴琳;;网络政治学视域下虚拟社会管理实践机制探索[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葛涛;;互联网上的鲁迅论坛研究——以“网易·鲁迅论坛”为中心[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叶育成;;全球城市区域视角下的次区域协调规划探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谢天武;;互联网视域中政党形象的建构与传播[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7 姚轩鸽;;税收伦理问题初探[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9 王天林;;公开被质疑的背后——对“邓玉娇事件”的宪政思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刘永;;隐私权是什么?[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3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4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鄢显俊;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D];云南大学;2010年
8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帆;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特色探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闻莺;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伦理学术研究的现状与思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周恬;中国体育道德失范的发展过程、成因及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乔淑惠;隐私权宪法保护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霍慧超;论生命权的宪法保障[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胜,郭忠;信息技术伦理问题探略[J];图书与情报;2000年03期
2 陈朝晖;;透视“人肉搜索”的发展演变[J];传媒观察;2008年07期
3 胡磊;;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伦理探析——以“Google Earth”事件为例[J];当代传播;2007年04期
4 李建军;刘会强;;“人肉搜索”与网络传播伦理[J];当代传播;2009年03期
5 邹军;;作为网络舆论的“人肉搜索”及其规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楚丽霞;互联网对青少年道德人格形成趋势的影响——来自天津社会科学院的调查[J];道德与文明;2004年02期
7 杨孟尧;;网络社区“人肉搜索”初探[J];东南传播;2008年07期
8 姜蕊;;从“人肉搜索”的畸形发展看网络管理[J];东南传播;2008年12期
9 杨琳瑜;;互联网“人肉搜索”的监管和引导策略[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年06期
10 张永光;王维先;;“人肉搜索”现象之伦理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全凤英;“人肉搜索”问题的伦理思考[D];中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小军,范光泉;网络伦理浅议[J];科技创业月刊;2004年06期
2 李正军;网络伦理问题探讨[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李悦,张明毫;浅谈网络伦理[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04期
4 黄寰;建设新型的网络伦理[J];社会科学家;2004年03期
5 赵兴宏,唐丽琴;网络伦理问题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刘传良;网络伦理及其研究策略刍议[J];商场现代化;2005年07期
7 张星昭;网络社会的现实伦理重构[J];理论探讨;2004年05期
8 袁纲;网络伦理研究现状述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9 李秀清;浅议网络伦理发展方略[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5年01期
10 舒健;网络伦理存在的问题与网络伦理建设[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琅琅;;信息哲学视域下的网络伦理建构[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吴承越;;网络伦理建构与道德自律[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宋吉鑫;;网络伦理困境及其对策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4 宋吉鑫;;网络伦理困境及其对策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5 王玲;陈友庆;;网络道德研究现状与趋势[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玲;陈友庆;;网络道德研究现状与趋势[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黄洪基;金大陆;;网络环境与青少年的荣辱观教育[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8 杨莉;;网络信息资源伦理问题探究[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方婷;;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现状及研究不足探讨[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闫坤如;;对现代技术发展的哲学思考——从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说起[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庸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2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伦;[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李乔;[N];辽宁日报;2000年
4 方政军;[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吕耀怀 作者系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教授;[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张世福 许金晶 孙光海;[N];检察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李乔;[N];北京日报;2000年
8 王路军;[N];人民日报;2001年
9 肖群忠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贵长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生;[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王早霞;[N];山西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礼富;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崔子修;网络空间的社会哲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闻曙明;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孟庆军;网络学习代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程宇;虚拟技术与政治[D];吉林大学;2008年
6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聂德民;网络舆论与社会引导[D];上海大学;2009年
8 杨金丹;网络隐私权的私法保护[D];吉林大学;2010年
9 曾玉梅;公民社会与网络社会两种理论路径下网络社会交往的结构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周学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劳动力人口就业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卫海平;论网络伦理建设的途径[D];山西大学;2012年
2 黄露;“人肉搜索”现象的网络伦理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3 罗丹;“人肉搜索”的伦理学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4 段载熙;“网络伦理问题”的哲学思考[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5 史秋培;“人肉搜索”引发的网络伦理问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磊;构建我国和谐的网络伦理策略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1年
7 李新;网络伦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斌;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刍议[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王豪略;网络伦理中虚拟与现实的冲突[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争;基于道德认知角度的我国网络伦理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人肉搜索”现象的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3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93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