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青藏铁路建设沿线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工程伦理学启示
[Abstract]: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protection of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long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protection of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ethical responsibility of engineers, and discusses the corresponding behavior guideline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the autonomy of engineering profession and develop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ethics standar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ethics norms in China should includ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terests of local groups in engineering decision-making, following the highest ethical standards in engineering behavior, and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ethics norms.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
【分类号】:B82-0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永福;;青藏铁路是怎样铺就的——青藏铁路建设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J];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07期
2 孙永福;;青藏铁路建设管理创新与实践[J];管理世界;2005年03期
3 苏俊斌;曹南燕;;中国注册工程师制度和工程社团章程的伦理意识考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朱玉福;;藏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得到实实在在的实现——兼论青藏铁路通车对拉萨堆龙德庆县柳梧村宗教活动的影响[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静;;构建基于系统论的工程伦理教育培养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2 徐越文;李海超;常春伟;;青藏铁路格拉段交通重点目标战时保障对策研究[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2年02期
3 铁怀江;肖平;;工程职业自治与工程伦理文化建设[J];道德与文明;2013年02期
4 杨丁颖;黄建陵;;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框架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3期
5 朱雅雯;;浅析人类学田野工作伦理的建构[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孙永福;张国安;王孟钧;;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铁道学报;2012年04期
7 苏俊斌;曹南燕;;中国工程师伦理意识的变迁——关于《中国工程师信条》1933-1996年修订的技术与社会考察[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年06期
8 张恒力;;工程伦理规范的标准与方法——以巴伦西亚工业工程师协会伦理规范为例[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年02期
9 苏俊斌;;现代标准化组织的起源及其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10期
10 毛天虹;;我国工程“职业化”研究——基于宏观工程伦理视角[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喜兵;铁路建设项目代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谢洪涛;面向工程项目的技术创新网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张国安;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及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露;我国工程师伦理理论与实践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丛杭青;;工程伦理学的现状和展望[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曹南燕;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伦理责任[J];哲学研究;2000年01期
3 李伯聪;;工程伦理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兼论为“实践伦理学”正名[J];哲学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郝时远;[N];中国民族报;2008年
2 张帆邋徐锦庚 刘维涛;[N];人民日报;2008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N];人民日报;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世新;对几种工程伦理观的评析[J];哲学动态;2004年03期
2 汤剑波;杨通进;;崛起与建构——国内工程伦理学研究现状述评[J];道德与文明;2007年05期
3 刘平斋;一部拓荒之作——评《工程伦理学》[J];天府新论;2000年05期
4 李世新;谈谈工程伦理学[J];哲学研究;2003年02期
5 张端明;何敏华;;迎接我国工程伦理学的春天——《工程伦理:概念和案例》读后[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2007年工程伦理学学术会议通知[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01期
7 迈克·W.马丁;张恒力;;美国的工程伦理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03期
8 李世新;;工程伦理学与技术伦理学辨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3期
9 张恒力;胡新和;;福祉与责任——美国工程伦理学述评[J];哲学动态;2007年08期
10 李世新;开展工程伦理学研究 增强工程师责任意识[J];中国工程科学;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徐书确;;普及《工程伦理学》教育是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立本之道[A];贯彻循环经济促进法开发固体废物资源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韩跃红;;初议工程伦理学的建设方向——来自生命伦理学的启示[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丛杭青;仲伟佳;;美国工程伦理的历史与启示[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润珍;武杰;;跨学科视野下的工程伦理[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宁波;徐谦;;科学伦理的几个热点问题[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洪;丛杭青;阮奔奔;;工程伦理经典案例研究[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建立工程伦理学理论体系[N];光明日报;2001年
2 石颢;宁县规范建设社会信用体系[N];陇东报;2006年
3 刘雪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灾害伦理文化[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勤;实践有效性视角下的工程伦理学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何放勋;工程师伦理责任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超;从工程规划选址和工程师价值观的视角看工程伦理学在我国的本土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陈超;从工程规划选址和工程师价值观的视角看工程伦理学在我国的本土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李荷君;高校卓越工程师的伦理教育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4 马颖;工程决策和设计中的伦理问题探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松;工程伦理的又一向度[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仲伟佳;美国工程伦理的历史与启示[D];浙江大学;2007年
7 姜华;工程使用中的伦理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靳博;工程合理性与工程伦理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李丽英;论工程伦理教育[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10 唐静;工程受影响者的利益损害类型与工程相关方责任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42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14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