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中西哲学矛盾交织下的胡适婚恋观探析

发布时间:2018-12-09 13:32
【摘要】:胡适一生的感情生活充满矛盾,而这些矛盾的根源来自他所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与西方自由主义、经验主义思想相互碰撞产生的中西杂糅的婚恋观。在胡适的婚恋观中,既有对中国传统父母之命、容忍、自觉心等思想的继承,也有在西方思想影响下对女性自立、平等、自由的追求,并对中国传统的贞洁观进行了激烈批判。与其矛盾的婚恋观相对应,胡适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情感历程,晚年的他更是得出了以"忍"为先的处事之道,无论是对于家庭、感情抑或是对生活。
[Abstract]:Hu Shi's life of love life is full of contradictions, and the root of these contradictions comes from his traditional cultural education and Western liberalism, empiricism thought collis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ixed concept of love and marriage. In Hu Shi's concept of love and marriage, there are not only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arents' orders, tolerance, consciousness, etc, but also the pursuit of independence, equality and freedom of wome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thoughts, and the fierce criticis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iew of chastity. In contrast to his contradictory view of love and marriage, Hu Shi experienced the emotional course of negation. In his later years, he came up with a way to deal with things first, whether for family, feelings or life.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823.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占彪;;王的诤臣——胡适论知识分子的角色及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2 曹建坤;;解放战争时期胡适的政治思想与政治主张[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3 高正礼;;“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若干辨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谢玲玲;;论中国古代儒家人本思想的现代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5 王培敏;;略论胡适诗歌的“言之有物”及叙事成分——兼及元稹、白居易与乐府民歌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6 李本军;;论陈垣与梁启超二家校勘方法论异同及渊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7 魏梓轩;;从五四知识分子的婚恋看五四时期的人性解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8 苗永;;白话的表征:中国现代文学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9 周游;;浅谈钱大昕哲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10 王瑜;;进化论中国传播的语境与选择[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继安;;民国初年管学研究的三种范式与评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陈鸿祥;;《王道诗话》若干相关史实之辨正[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崔英姬;中韩家族小说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6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华金余;从赵树理到赵本山[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爱芬;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肖志珂;张君劢论德与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龚文玉;胡适人生哲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刘展;现代安徽诗人诗学批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红梅;杜维明儒家伦理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黄宗贤;中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珏荣;论学衡派的中西文化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传涛;近现代中国仁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韩毅勇;蔡尚思学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科华;“五四”时期胡适人生观评价——从《易卜生主义》到《不朽》[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刘长林;析胡适对传统人性学说的现代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周兴春;孔子的男女、婚恋观之我见[J];道德与文明;1988年03期

4 曹伯言;胡适的理想人格[J];学术月刊;1995年12期

5 李妍;浅论五四时期胡适的家庭道德观[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6 冯源;;徘徊于义务道德与愿望道德之间的婚恋观[J];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09期

7 周中之;“爱我的妻子”与“我爱的情人”——对一种婚姻道德观的思考[J];道德与文明;1993年01期

8 孙秀昌;;重温“科玄论战”[J];博览群书;2009年09期

9 张耀杰;;制度教育与道德启蒙[J];中国改革;2008年05期

10 柴文华;;中国现代西化派伦理思潮研究[J];青海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祝瑞开;;弘扬孔子的“忠恕之道”构建当代和谐婚姻和家庭[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2 王克旺;;当代畲族青年家庭伦理道德变迁的思考[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黄晴宜;全社会共同树立文明健康的婚恋观[N];中国妇女报;2006年

2 杨丹荷;我们为什么应该孝顺父母?[N];中华读书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时中正;“80后”婚恋观的伦理分析[D];郑州大学;2012年

2 田耘;当代中国单身女性现象的伦理审视[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洁;当前我国“剩女”现象的伦理审视[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冯雪;对试婚的伦理探析[D];西南大学;2012年

5 赵莹;城市80后不婚现象的伦理探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曾卉;我国电视婚恋节目的伦理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婷婷;武汉地区女大学生恋爱道德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8 黄艳珊;家庭“冷暴力”的伦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龚智慧;吴虞伦理思想初探[D];南昌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69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69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0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