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道德代价”之负价值

发布时间:2019-10-13 09:27
【摘要】:道德代价实质上是社会发展实践活动在道德上的否定性方面,它是与人类追求的社会进步价值取向相悖的负面道德价值和道德价值损失。因此,在绝对道德价值上,道德代价具有负面的价值,其负道德价值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损害道德主体的道德人格,导致道德主体的道德异化;损毁道德主体的精神支柱,荒芜道德主体的精神家园;错误道德主体的价值取向,引导道德主体走上发展的邪路。
【作者单位】: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基金】: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道德代价研究》(编号:11BZX067)
【分类号】:B8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严春友;;“精神家园”综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路;解光云;;析论早期基督教“博爱”思想产生的背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敖四;;契约伦理:企业效率与责任统一的内在基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李莹;;浅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英国中产阶级的精神困境与出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4 崔浩;;探析亚当·斯密的道德同感说[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何强;;虚拟与现实:“两个世界”与同一道德人格[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孙玉姣;;加强行政伦理建设 推进构建和谐社会[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2期

7 徐亚丽;崔丽;;中西社会工作“爱”的思想对比[J];才智;2011年03期

8 刘月岭;;正义的内涵、起源与发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卢珊珊;;孔孟与亚里士多德之伦理思想浅述[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崔昆;;亚里士多德“公正”的两种意义及其实现——关于《尼各马可伦理学》[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毅红;;公德教育与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以公共图书馆建设为例[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任俊华;李朝辉;;黄宗羲与霍布斯的人性论之比较[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春芳;;论西方浪漫主义运动的伦理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胜兰;;《虹》中人物之间的伦理关系[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刘丁鑫;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晶梅;中国政府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治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晓非;工厂家园[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喻文德;责任原则:公共健康的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国立;纪昀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罗光强;精神分裂症临床干预过程中知情同意问题的伦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李广义;《太平经》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刘玉梅;道德焦虑论[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贤蓉;论阿诺德·贝内特《克雷亨格》中的父子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5 金国婷;高中生的爱情观与爱情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祖联;高考移民:基于教育公正的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彬;慈善意识:我国慈善事业的伦理困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艳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道德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卫华;马克思哲学价值论及其当代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冷和平;高职医学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严春友;20世纪中国学术之遗憾与警示[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严春友;百年中国哲学研究方法之反思与现代发展之路——兼谈思想的创生能力与现代合法性之关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陈杰;;论精神家园的建构[J];湖湘论坛;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凯麟,龙兴海;试论道德人格的类型[J];道德与文明;1994年03期

2 王正明;哲学人格与道德人格的内在契合[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彭升,彭放珍,曾山金;道德人格内涵新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02期

4 郭本禹;王云强;;道德人格:道德心理学研究的新主题[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曾红,杨鑫辉;试论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现代延伸[J];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10期

6 楚丽霞;互联网对青少年道德人格形成趋势的影响——来自天津社会科学院的调查[J];道德与文明;2004年02期

7 马建国;;社会转型期行政人员道德人格探微[J];理论月刊;2007年04期

8 张雨;韩飞;;当代人“市场人格”与“道德人格”的伦理学辨析[J];理论界;2007年12期

9 龚长宇;;道德社会化探析[J];伦理学研究;2009年06期

10 叶陈刚;;试论公司经理层道德人格的塑造[J];财会月刊;2010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光禄;;试析循环经济的伦理基础[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2 朱贻庭;;论“见利思义”与“成人”人格[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孔庆福;;孔子伦理思想浅探[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魏彦彦;;中国孝文化的发展轨迹与作用[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5 崔永和;;发展生产力的多维路径及其生态伦理审视[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6 缪建东;;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家庭道德教育[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7 李锐;;市场经济中的话语缺位与重构——关于重塑诚信价值体系的思考[A];孔学研究(第十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孙宪萍;;关于人生责任与社会关系的探讨[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2年

9 吴安春;;中国传统“德性论”哲学创造观及其特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邹顺康;;孔子、孟子道德修养思想之比较[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王海明;休谟难题:能否从“是”推导出“应该”?[N];学习时报;2008年

2 江坪;“妈妈,洗脚”[N];人民日报;2006年

3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 周中之;当代中国消费伦理观念的变革及其规范体系的建构[N];光明日报;2007年

4 于广河;树立环境道德意识[N];吉林日报;2006年

5 黄健 浙江大学中文系;现代“立人”思想的开启者与践行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张萃萍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副教授);行政人格:行政道德建设的人性基础[N];学习时报;2007年

7 田智;中国共产党伦理建设研究的新尝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8 王海明;人道:社会治理最高道德原则[N];学习时报;2008年

9 王君琦;伪善化是德治难点[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春香;章太炎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王宏;伪善论[D];中南大学;2012年

3 廖加林;现代视域下公共道德基础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朱虹;社会中介组织的伦理审思[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5 任重远;道德能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程;传统孝道的历史嬗变与当代审视[D];西南大学;2008年

2 刘准;环境伦理学的新视点[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靳勇;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伦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双向互动关系[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彭放珍;论道德人格[D];中南大学;2002年

5 郭永军;道德人格词汇评定量表的编制[D];郑州大学;2010年

6 贺伟;论塑造理想的道德人格[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亢丽娟;道德人格的现代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绍禹;马克思恩格斯道德代价思想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3年

9 朱烨;关怀伦理视角下我国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培育[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石娉婷;GDP崇拜的道德代价问题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48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48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e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