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内化中的个体主体性张扬
发布时间:2020-03-28 23:24
【摘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建设均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更深刻的层面上,影响了人们的道德取向,使得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紧张关系,即个体不大情愿内化社会道德,个体行为所实际遵循的道德规范与社会道德相去甚远;而社会道德也很难完全反映个人需要,尚未充分注重从个体道德吸取营养,致使现有道德的实效性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个体内化和超越社会道德不力,社会道德也没有充分为个体提供必要的生活氛围和选择张力。因此,只有通过不断扩展社会道德的张力,为个体有效地内化、超越和践履社会道德创造条件,才能逐步化解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之间的紧张关系。 个体道德内化、践履和超越社会道德的过程,不是消极被动地吸纳和照搬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而是能动地选择、建构个体道德系统,并创造性地外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次性完成的有限过程,而是需要人们世代相继的道德实践活动;它不是既定不变的静态存在,而是随着人的发展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道德内化过程必然内含着道德创新机理。因此,社会要为个体道德的现实追求提供道义支持;个体道德也要具备能动的选择、建构和超越能力,才能有效促进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的转化,从而实现道德自律。尊重道德内化中的主体性研究,关注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实现道德教育科学化和人性化的统一,对于促进道德的内化与外化,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2
本文编号:2605061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万远新;曹戈;白杨;;道德教育中道德内化的主体性及关于其要素的误解[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丹丹;风险社会背景下科技道德的失范与重建[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祝青;论道德意志在道德蜕化中的作用[D];吉首大学;2010年
2 邓敏;自利与利他视域下善的层次[D];吉首大学;2012年
3 孙亮;道德蜕化视域下的道德创新[D];吉首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05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05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