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阿奎那友谊理论的新解读——以仁爱为根基的友谊模式

发布时间:2020-03-29 01:53
【摘要】:"友谊"作为托马斯·阿奎那德性伦理学的重要概念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阿奎那既赋予友谊以神学仁爱(agape)的特质,也赋予友谊以哲学友爱(philia)的特质,现有的研究或是忽视其中某一类特质,或是无力处理两者的关系,因而只能在两个异质的解读路径"哲学友谊观"与基督教的"仁爱"之间徘徊,无力展示阿奎纳友谊理论的革命性。笔者认为阿奎那的友谊理论既超越了哲学philia的传统,也超越了神学agape的传统,它揭示了友谊成其为友谊的关键——仁爱,也让仁爱具有超越神学的哲学内涵。在剖析"仁爱"内涵的基础上,本文主张以仁爱为根基诠释阿奎那的"友谊",这是一种全新的友谊模式,它在根本上不同于以往的友谊观念。通过探讨新的友谊模式与世俗友谊的主要特质之间的关系,本文尝试解决阻碍仁爱成为友谊根基的难题,以此确立阿奎那"友谊"理论的独特意涵。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娟;;麦金太尔美德伦理思想的文化传统和生活实践叙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成海鹰;;文学欣赏伦理刍议[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谭羚雁;娄成武;;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伦理道德体制的重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万俊人;;关于美德伦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道德与文明;2008年03期

5 胡娟;;就美德伦理的现代意义与万俊人教授商榷——以麦金太尔美德伦理思想为中心[J];道德与文明;2010年01期

6 顾肃;;社群主义德性观[J];道德与文明;2010年03期

7 梁卫霞;;当代托马斯·阿奎那德性伦理研究的视阈[J];道德与文明;2011年04期

8 谢礼圣;;麦金太尔伦理学思想中的历史与道德真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胡娟;;从自我观看现代性道德困境及其解决路径——以麦金太尔道德哲学思想为学术资源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杨述刚;;麦金太尔实践概念的三大维度及其内在理据[J];甘肃理论学刊;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秦越存;;现代性伦理危机与西方共同体主义的困境[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2 贺庆国;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伟忠;高校腐败行为与廉政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竞晗;公民道德建设的德性伦理学基础[D];复旦大学;2011年

5 叶祖淼;政治诚信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启祥;藏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李华忠;善的支撑[D];吉林大学;2012年

8 李娜;批判与追寻[D];吉林大学;2012年

9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红;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张倩倩;罗尔斯“正义稳定性”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殷成强;社区文化生活与基层民主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穆晶晶;20世纪中西精神漂泊主题文学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周春;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孙必胜;政绩观视角下的中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亚宾;网络社会道德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杨;德性:生存之道[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张欣;从对话看宗教因素对巴赫金小说理论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刘曙辉;建构普遍伦理的可能性[D];东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素民;阿奎那自然法对神圣与世俗的有机共构[J];教学与研究;2005年06期

2 濮荣健;;阿奎那的哲学和圣餐观[J];世界宗教文化;2005年04期

3 徐_";;理智如何认识自身:阿奎那关于“自识”问题的思考[J];现代哲学;2008年02期

4 吴天岳;;阿奎那质形论中的身体[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5 金涛;阿奎那随想[J];知识就是力量;1999年06期

6 刘素民;永远的阿奎那(上)——中外托巴斯·阿奎那研究回顾与分析[J];哲学动态;2003年08期

7 申建林;;论阿奎那宗教自然法的理论转向及其现代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刘素民;;阿奎那的自然法作为本性之律的人学内蕴[J];哲学研究;2006年06期

9 段德智;;试论阿奎那的本质特殊学说及其现时代意义[J];哲学动态;2006年08期

10 段德智;赵敦华;;试论阿奎那特指质料学说的变革性质及其神哲学意义——兼论materia signata的中文翻译[J];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徐_";李思凡;;析阿奎那对“认可”与“许可”的区分[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六辑[C];2007年

2 桑靖宇;;阿奎那圣爱思想简论[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六辑[C];2007年

3 徐_";;阿奎那对统一理智论的批判及其神哲学意义[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二辑[C];2005年

4 翟志宏;;阿奎那论“Sacred doctrine”的性质——对《神学大全》的一种自然神学解读[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五辑[C];2007年

5 于川;徐飞;史玉民;;阿奎那神学中的理性因子及其对科学的启示[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翟志宏;;理性证明与内在体验——走向上帝的阿奎那方式与克尔凯郭尔方式之比较[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二辑[C];2005年

7 陆扬;;阿拉伯影响和中世纪美学中的亚里士多德主义[A];东方丛刊(1996年第1辑 总第十五辑)[C];1996年

8 段德智;;试论经院哲学的学院性质及其学术地位[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六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濮荣健;对阿奎那“五路”证明的反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翟志宏;走进神学中的理性[D];武汉大学;2005年

2 陈庆;法之存在、本质及其概念构造[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志庆;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饶红玉;阿奎那“爱”的学说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饶红玉;阿奎那“爱”的学学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钟姗姗;托马斯·阿奎那慈善观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肖建;论托马斯·阿奎那的身体观[D];成都体育学院;2011年

5 刘波;天国的世俗关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奇冕;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自然法思想探究[D];清华大学;2012年

7 贾新;阿奎那与朱熹政治思想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8 冯江;董仲舒与阿奎那神学政治思想之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05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05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d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