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生态与科技

发布时间:2020-03-31 13:31
【摘要】: 如何看待并处理好生态与科技的发展关系是任何社会发展所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今我国正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大环境下,二者的和谐共生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关于环境及生态问题的思考,古往今来,许多哲人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古代和西方近代的生态思想,对于解决当今的生态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都有极大的启发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提出来的重大战略举措。这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系统工程。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通过走生态现代化的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以此为基础,协调好人与社会的关系。 为了达到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的目的,我们就应该“亡羊补牢”,防止人类对科技的滥用行为,加强对科技的生态后果的治理调控,把科技活动置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之下,而要达此目的,首先要改变人们传统的科技观念,建构新的科学技术观。 新的科学技术观,是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最高准则,以不断解决人类发展与自然界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宗旨,强调科学技术发展不只为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而要达到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努力避免生态负效应。这一新的科学技术观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平衡为最高价值取向的“生态科技观”。生态科技观是人类道德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伦理道德观念在科技领域与生态环境领域的深化、扩展和具体运用。生态科技观是用来约束和规范人们运用科技的行为,以保持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缺乏绿色观的人像科盲、文盲一样,在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将被无情地淘汰。 本文正是将二者关系放在这一大背景下进行探讨,在具体阐述了生态与科技二者关系的同时提出了在经济建设中构建生态科技观这一理念并大力发展生态科技的观点。并以滇池生态治理为案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2-0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义;发展和谐音乐 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石国兴,曹保刚;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思考[J];河北学刊;2005年05期

3 刘国华;论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5年04期

4 潘勤;论体育在和谐社会发展中的功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姚海静;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石[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郭声健;音乐价值的社会学审视[J];文史博览;2005年14期

7 郭殿雄;试述和谐社会的内在机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阎占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性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刘琼莲;论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赖章盛;;环境伦理与和谐社会[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明君;李云平;;人性化执法与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郭晓静;许月潮;李慧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加快发展我国天然气的要求[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3 孙路宝;;浅议和谐文化[A];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能力研讨会暨2006年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论文集[C];2006年

4 段冬林;李小鲁;;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国雪利;刘惠军;;积极心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盖玉彪;陈伟;;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军事司法改革[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7 潘兆康;;和谐社会视野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新视角:恢复性司法模式[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8 许宁;;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出狱人保护制度探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9 刘晓梅;;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10 杨崇华;张美英;;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以“恢复性司法”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2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3 谭德宇;当代中国民主发展中的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晓平;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何影;利益共享的理念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白葆莉;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武君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县级政府的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袁斌;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赵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内涵与中国知识分子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秉强;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丽;基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生态化技术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杨静;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政府危机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小芳;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D];山西大学;2006年

4 顾晓卿;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郭秋娟;构建和谐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6 胡涛;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社会保障公平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7 刘跃亭;加快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文大山;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9 任占弟;和谐社会建构中的新市民培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锋;执政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09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09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5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