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伦理与和谐社会构建
发布时间:2020-04-01 22:23
【摘要】: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诉求,不仅蕴含着复杂的社会伦理关系,而且关系到国民福祉、国家发展、社会和谐的头等大事。本论文试图对民生伦理的理论框架与思想渊源进行广泛而系统的研究入手,抛砖引玉,引出民生伦理最终的价值诉求以及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作为关乎经济、政治和社会层面的民生伦理,是一种以民生问题为伦理实体,通过尊重“人格尊严”,保障“公民权利”,提倡“公平正义”以及落实“社会保障”等基本价值诉求为基础,以维护“国家稳定”,提升“国民福祉”为最高价值的综合伦理。实现这些诉求,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态度以及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应该体现执政党的执政道德理念和政府行政道德原则,对民生问题的伦理审视和道德评判,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更为清晰的目标与动力、方向与思路,成为实现民生和谐幸福的最大推动力。同时,面对当今社会,民生问题层出不穷,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所以,改善民生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只有改善民生,将人民群众最根本、最迫切的利益放在党和政府工作的首位,才能将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类民生问题认识到位、把握到位,才能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以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目的。解决民生问题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城乡一体化等的制度安排与构建,而且亦表现为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精神文化形态——民生伦理的构建。所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该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以人为本语境下享有其应有之义。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2
本文编号:2611027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罗建文;王霞;;中国特色的民生伦理论纲[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罗建文;;构建民生伦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赵家祥;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界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07期
4 罗建文;余杰;廖加林;;对弱势群体问题的伦理探索[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刘祖云;;和谐社会与政府德性——以政府与社会伦理关系为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12期
6 甘绍平;;作为一项权利的人的尊严[J];哲学研究;2008年06期
7 陈进华;;民生伦理:关于民生问题的伦理学诠释[J];哲学研究;2010年03期
,本文编号:2611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1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