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孟子仁义思想的伦理价值探析

发布时间:2020-11-05 00:51
   孟子在儒家思想的演进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时代学术几为“杨朱、墨翟”统治的时期,孟子以特有的方式捍卫和发展了儒家思想。《孟子》一书与《论语》不同,它不再仅是语录体形式的,而且呈现为篇幅或长或短的篇章,有许多段落可以看作是对《论语》简略提示过的思想观念的忠实评论和阐发。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孟子的文章对儒学的振兴与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为儒家“显学”地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古代四贤一孔、孟、颜、曾的序列中,孟子后来居上,显列第二,足见后人对孟子的尊崇。然而,与此同时,后人攻孟、非孟、斥孟的思想的争战从来没有停止。孟子生前显赫一时,逝世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受到冷落,一直到唐代韩愈,构建儒家思想的“道统”之说,把孟子作为儒家正统学说的继承人。自此之后,儒家经典著作经过朱熹的整理,把集结孟子思想的《孟子》列入儒家原典之列,生前以儒学正宗自居的孟子终于得到世人的认可。 任何一个思想家其思想的诸多方面,都会以一个思想内核贯通下来,在其思想内部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和一致性,前后自相矛盾的学说往往非出于思想家之自觉,如孔子所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把“夫子之道”理解为“忠恕”。孟子以儒学嫡传自居,孟子之道从其本意来讲,也就是他所理解的孔子之道之要义,是对孔子之道的“损益”或“扬弃”。他继承和发挥了孔子的“仁义”思想,无论是由于认识取向,还是出于实践需要而做出的取舍,孟子始终高举“仁义”的大旗,传承儒家思想的道德精神,发明性善之义,言养气之论,明义利之辩,在实践活动中,在与杨、墨学派之学术论争中建立起自满自足的伦理思想体系。 自汉以降,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深深打上了孔孟之道的烙印,政治上的德政,经济上的重农轻工、轻商,文化上的独尊儒术。作为意识形态的儒家文化—孔孟之道,在历史上对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影响是绵长深远的,深入中国社会骨髓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呈现给人们的表象是儒家文化在日益走向反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在为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服务,成了束缚和禁锢人们思想的统治工具。所以,我们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对儒家文化的革命,对儒家文化作了全面的批判、全部的否定。历史终究会还事物以本来面目,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的正确的把握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现在我们认识到,儒家文化在历史上有其产生、存在、发展的合理性,在现时代,作为一种文化仍然有其可资借鉴的价值。
【学位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B82-0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孟子仁义思想的渊源
二、孟子仁义思想的精义
    1、孟子的仁义观
        (1) 仁者爱人
        (2) 敬长为义
        (3) 仁与义的关系
    2、孟子的仁政学说
        (1) “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2) “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
        (3) “制民之产”的经济主张
        (4) “谨痒序之教”的“善教”理论
    3、孟子的义利思想
        (1) 先利后义
        (2) 先义后利
        (3) 以利说义
        (4) “去利怀义”
    4、仁义、利的辨证统一
三、孟子仁义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代价值
    1、孟子仁义思想的历史影响
        (1) 从“去利怀义”到“正其宜不谋其利”
        (2) 宋明理学的滥觞
    2、孟子仁义思想的现代价值
        (1) 孟子仁义思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 孟子的仁义思想与社会主义“以德治国”
        (3) 孟子仁义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界;论孟子的经济思想[J];北方论丛;2004年04期

2 刘绪义;;论先秦诸子对“社会和谐”的探索及其现代启示[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3 李安林;姚剑文;;情境与阈限:早期儒家对道德维系的理论致思[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4 邓习议;;论孟子义利观的困境和出路[J];船山学刊;2006年01期

5 杨清荣;儒家义利观解读[J];道德与文明;2005年01期

6 周秋光,曾桂林;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J];道德与文明;2005年01期

7 杨泽波;《孟子》,是不该这样糟蹋的——《孟子》中与所谓腐败案例相关的几个文本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刘文波,李兴;儒家的经济价值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9 刘蓉;;略论孟子的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10 王洁;;论先秦儒家道德的优先性及其功利内容[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2870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70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6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