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谐伦理思想研究
【学位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B82;A811.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动向和进展
1.3 研究方法
1.3.1 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
1.3.2 文本文献解读研究法
1.3.3 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法
1.3.4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
第2章 引言
2.1 和谐伦理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2.2 和谐伦理
2.2.1 伦理的内涵
2.2.2 和谐的内涵
2.2.3 和谐伦理
2.3 和谐社会
2.3.1 和谐社会的历史渊源
2.3.2 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3.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2.4 和谐伦理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第3章 马克思和谐伦理思想的渊源
3.1 古代希腊文化中的和谐伦理思想
3.1.1 柏拉图的和谐伦理思想
3.1.2 亚里士多德的和谐伦理思想
3.2 近代西方文化中的和谐伦理思想
3.2.1 卢梭的和谐伦理思想
3.2.2 康德的和谐伦理思想
3.2.3 黑格尔的和谐伦理思想
3.2.4 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伦理思想
第4章 马克思对近代和谐伦理观的批判
4.1 对近代和谐伦理的综述
4.2 对近代和谐伦理形而上学基础的颠覆
4.2.1 对人的本质的认识
4.2.2 用实践的原则颠覆形而上学理性
4.3 对近代和谐伦理虚伪性的批判
第5章 马克思和谐伦理的基本内容
5.1 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
5.1.1 人类解放对政治解放的超越
5.1.2 未来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5.2 人的本质向人自身的回归
5.2.1 自由联合劳动制度对雇佣劳动制度的扬弃
5.2.2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5.3 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
5.3.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对抗
5.3.2 自由联合劳动制度下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
第6章 马克思和谐伦理的当代价值
6.1 马克思和谐伦理与资本主义的变革
6.1.1 马克思和谐伦理与资本主义的政治变革
6.1.2 马克思和谐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变革
6.1.3 马克思和谐伦理与资本主义的文化变革
6.2 马克思和谐伦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6.2.1 人民当家作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6.2.2 经济利益矛盾的化解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6.2.3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九童;;卢梭的“公意”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孟凡华;高东帅;;论和谐的马克思人学向度[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5期
3 王海艳;;“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最高诉求[J];传承;2008年10期
4 李承宗;;论和谐生态伦理的合理性[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周青鹏;;和谐社会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苏宝梅,刘宗贤,刘长明;和谐伦理学宣言——为了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存在的和谐发展[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程立显;;关于和谐社会的伦理学思考[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邹海贵;曾长秋;;市民社会伦理精神与和谐伦理精神的构建——基于黑格尔、马克思和哈贝马斯市民社会伦理思想的启示[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苗贵山;;黑格尔和谐之道的伦理意蕴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J];前沿;2009年08期
10 张勤;;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伦理解读[J];齐鲁学刊;200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于永坤;论康德人是最高目的的目的论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万思志;和谐与发展中的伦理精神[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3 梁皓;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牛丽霞;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诉求[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90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90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