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康德式伦理学能够回答“我应该怎样生活”吗? ——论科尔斯戈德对威廉斯的回应

发布时间:2021-01-27 10:00
  本文聚焦于当代美德伦理学与康德伦理学之间的根本性争议。当代美德伦理学的代表人物威廉斯认为,伦理生活的核心仍然是回答苏格拉底提出的“我应该怎样生活”这一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并不限定在某种唯一的道德考虑之上。但康德伦理学却将对一种良好生活的思考,单单限定在道德生活之中。良好生活由道德生活来定义,对道德生活的关注取代了有着更为宽泛含义的对良好生活的思考。进一步,他批评康德伦理学通过对个人同一性进行抽象,从而把道德行动者理解为纯粹的理性存在者,并由此推演出一个道德体系。这个体系不仅把人理解为一个抽象的道德意志,而且对行动者施加了一个不偏不倚的实践要求。威廉斯据此批评康德伦理学忽视了个体品格和个人关系,破坏了个人同一性的完整,因而不能够回答“我应该怎样生活”这一问题。康德的道德哲学由于其自身强硬的辩护立场而不能够很好地回应威廉斯。当代康德主义的代表人物科尔斯戈德通过为康德的人性公式提供一个“回溯论证”来辩护康德伦理学的基本立场。而通过对实践同一性理论的发展,她认为从一般实践理性出发,个体的维度与普遍的人性之间存在着相互贯通的可能。实践同一性理论认为,行动要求一个实践同一性提供理由,而每个实践...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问题背景: 美德伦理学在当代的复兴
    问题: 不偏不倚的实践要求与个人完整性
第一章 威廉斯对康德伦理学的批评: 不偏不倚的实践要求破坏了个人完整性
    第一节 苏格拉底问题: 伦理学的起步之处
    第二节 康德伦理学的基本特征: 道德地生活吧!
        1. 善良意志
        2. 出于义务而行动
        3. 不偏不倚的理性行动者
    第三节 威廉斯论伦理反思的起点与伦理生活的真相
        1. 个人完整性
        2. 按照根本计划而生活
    第四节 案例: 不偏不倚的实践要求与个人关系之间的冲突
        1. 个人关系与道德关系的不同
        2. 不偏不倚的行动立场与道德选择的困境
    小结: 康德伦理学不能够回答“我应该怎样生活”
第二章 科尔斯戈德对康德伦理学的辩护: 从实践同一性到普遍的人性同一性
    第一节 从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出发: 一种不够好的回答
    第二节 实践同一性
        1. 反思的心灵
        2. 实践同一性的观念
        3. 对威廉斯的个人完整性观点的评论
    第三节 普遍的人性同一性
        1. 自由意志的法则与道德法则
        2. 我们具有对人性的义务
        3. 道德同一性
    第四节 回应威廉斯的案例批评
        1. 个人关系与道德关系的相似
        2. 道德选择的困境能够被消除
    小结: 康德伦理学能够回答“我应该怎样生活”
第三章 余论: 为不偏不倚性辩护的价值
    第一节 正当优先,还是善优先?
    第二节 现代性、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信:中国人的“在世存有”[J]. 孙玮.  学术月刊. 2015(12)
[2]科斯佳对规范性问题的证明——一种强硬性辩护[J]. 文贤庆.  伦理学研究. 2014(06)
[3]规范的正当性如何可能——科尔斯戈德对康德伦理学的阐发路径[J]. 王时中.  道德与文明. 2014(04)
[4]论科思嘉对康德人性公式的回溯论证[J]. 宫睿.  世界哲学. 2014(04)
[5]论伯纳德·威廉斯对康德伦理学的批判[J]. 潘红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6]康德论出于义务而行动的道德价值[J]. 杨云飞.  哲学研究. 2013 (07)
[7]三种人称立场对道德规范性问题的回答[J]. 文贤庆.  道德与文明. 2013(04)
[8]出于理由而行动[J]. Ch.M.科丝嘉,葛四友.  世界哲学. 2011(04)
[9]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一种当代的进路[J]. 迈克尔·斯洛特,王楷.  道德与文明. 2011(02)
[10]康德的人性公式探微[J]. 杨云飞.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04)

博士论文
[1]伯纳德·威廉斯道德哲学思想研究[D]. 潘红霞.华中科技大学 2014
[2]威廉姆斯道德哲学研究[D]. 涂江波.湖南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人性?[D]. 管成鹰.吉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02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002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1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