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孝”:林纾与“五四”新青年论争的“隐性”焦点

发布时间:2021-01-29 15:46
  在"五四"新青年与林纾展开的新旧论争中,与文字的"文白/死活"这一"显性"的论争焦点相比,"孝"则是双方论争的"隐性"焦点。在"五四"新青年对"非孝"的提倡和林纾对"孝"的捍卫中,呈现出"表"与"里"、"新"与"旧"的驳杂特征。重新梳理这一思想论争,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道德传统观念艰难的蜕变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革命者和卫道者的所见和所弊,以此观照和思索我们当下的立场和取舍。 

【文章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胡适的“无后主义”及其困难[J]. 黄启祥.  伦理学研究. 2019(01)
[2]胡适先生的婚姻与家庭[J]. 耿云志.  江淮文史. 2018(02)
[3]以洋孝子孝女故事匡时卫道——林译“孝友镜”系列研究兼及五四“铲伦常”论争[J]. 李今.  文学评论. 2016(01)
[4]有“破”无“立”:“五四”学人对孝文化的批判[J]. 刘向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5]儒家“孝”观念的原始意义及其近代以来的多重命运[J]. 陈治国.  孔子研究. 2005(06)
[6]“非孝”与“五四”作家道德情感的困境[J]. 倪婷婷.  文学评论. 2004(05)



本文编号:3007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007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b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