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的伦理审视——以福建泉州为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5 02:16
家族企业伦理的研究是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重要课题。本论文认为,应该从家族企业的内部和外部两个基本维度对家族企业进行伦理审视。在研究方法上,本论文既注重实证分析,也有较高的理论思辩,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结合。 本论文以福建泉州的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泉州家族企业的伦理底蕴,泉州家族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泉州家族伦理在企业中的表现进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这种对泉州家族企业的伦理审视,将为经济伦理的研究提供一个生动的个案。这对于经济哲学理论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对家族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的完善也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论文首先分析了泉州家族企业的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审视泉州家族企业伦理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影响。泉州家族企业伦理有积极一面,但也有消极一面,其消极面的主要表现是封闭性和压抑性。泉州家族企业伦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敬业精神稀缺;二是信任基础薄弱;三是信誉意识不足;四是产权意识的淡化所体现出来的基本法治伦理性欠缺;五是社会代价意识淡薄;六是公心不足。家族企业伦理建设对提高家族企业素质,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一、 基本范畴规定
1 、 家族企业的含义
2 、 企业伦理
3 、 家族企业伦理
二、 审视家族企业伦理的两个基本维度
1 、 审视家族企业伦理的外部维度
2 、 审视家族企业伦理的内部维度
三、 泉州家族企业伦理之生成与缺陷
1 、 泉州家族企业伦理生长的文化背景分析
(1) 泉州家族文化形成的历史追寻
(2) 泉州家族企业伦理形成的文化特点
A、 敢拼的海洋情结
B、 重商贾善经营
2 、 泉州家族企业伦理透析
3 、 泉州家族企业伦理的主要缺陷
(1) 敬业精神稀缺
(2) 信任基础薄弱
(3) 信誉意识不足
(4) 产权意识的淡化所体现出来的基本法治伦理性欠缺
(5) 社会代价意识淡薄
(6) 公心不足
四、 泉州家族企业的企业伦理建设
1 、 泉州家族企业的企业伦理建设之意义
2 、 WTO所带来的伦理资源
3 、 泉州家族企业伦理建设的基本原则
五、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展经济、振兴中国——私营企业家的历史责任[J]. 方恭温. 经济研究参考. 2001(52)
[2]论家族公司[J]. 王 彬,李 曜,杨晓云. 证券市场导报. 2001(08)
[3]论民营企业“家族制”再创新[J]. 张惠忠. 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2)
[4]我国私营家族企业成长的困境及对策[J]. 石束.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1(01)
[5]家族企业制度变迁亟待国家有所作为——由“黄河事件”引发的思考[J]. 王连娟. 管理现代化. 2001(01)
[6]市场化进程中的制度相容[J]. 谢富胜,邓建伟. 教学与研究. 2001(01)
[7]家族企业——日本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形态[J]. 刘伟东,陈凤杰. 中国中小企业. 2000(12)
[8]家族企业、信息体制与治理结构[J]. 邓有高,顾远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0(10)
[9]家族企业一定要退出历史舞台吗[J]. 宋素娟. 经济师. 2000(10)
[10]华人家族企业的认同、变迁与管理[J]. 彭兆荣. 广西民族研究. 2000(03)
本文编号:3064392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一、 基本范畴规定
1 、 家族企业的含义
2 、 企业伦理
3 、 家族企业伦理
二、 审视家族企业伦理的两个基本维度
1 、 审视家族企业伦理的外部维度
2 、 审视家族企业伦理的内部维度
三、 泉州家族企业伦理之生成与缺陷
1 、 泉州家族企业伦理生长的文化背景分析
(1) 泉州家族文化形成的历史追寻
(2) 泉州家族企业伦理形成的文化特点
A、 敢拼的海洋情结
B、 重商贾善经营
2 、 泉州家族企业伦理透析
3 、 泉州家族企业伦理的主要缺陷
(1) 敬业精神稀缺
(2) 信任基础薄弱
(3) 信誉意识不足
(4) 产权意识的淡化所体现出来的基本法治伦理性欠缺
(5) 社会代价意识淡薄
(6) 公心不足
四、 泉州家族企业的企业伦理建设
1 、 泉州家族企业的企业伦理建设之意义
2 、 WTO所带来的伦理资源
3 、 泉州家族企业伦理建设的基本原则
五、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展经济、振兴中国——私营企业家的历史责任[J]. 方恭温. 经济研究参考. 2001(52)
[2]论家族公司[J]. 王 彬,李 曜,杨晓云. 证券市场导报. 2001(08)
[3]论民营企业“家族制”再创新[J]. 张惠忠. 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2)
[4]我国私营家族企业成长的困境及对策[J]. 石束.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1(01)
[5]家族企业制度变迁亟待国家有所作为——由“黄河事件”引发的思考[J]. 王连娟. 管理现代化. 2001(01)
[6]市场化进程中的制度相容[J]. 谢富胜,邓建伟. 教学与研究. 2001(01)
[7]家族企业——日本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形态[J]. 刘伟东,陈凤杰. 中国中小企业. 2000(12)
[8]家族企业、信息体制与治理结构[J]. 邓有高,顾远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0(10)
[9]家族企业一定要退出历史舞台吗[J]. 宋素娟. 经济师. 2000(10)
[10]华人家族企业的认同、变迁与管理[J]. 彭兆荣. 广西民族研究. 2000(03)
本文编号:3064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064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