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形而上学的伦理学如何可能—休谟伦理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7 19:28
传统的理性主义形而上学伦理学都假定理性能够认识某些永恒的价值或准则作为道德的标准,休谟认为这种思维方是错误的,人类的理性不可能超越经验和观察之外去认识任何事物。理性不能证明上帝存在,通俗宗教产生于人们对未知力量的恐惧,神学的前提和道德没有实质关联,宗教迷信与狂热违背人的自然情感,导致人心的冷漠和德性的沦丧。道德是人间的事情,是现实的人追求幸福与社会存在需要的产物。中立的自由意志是一种虚幻的感觉,因为人的行为与性格、环境等因素之间存在着因果必然性,无必然性作用于其间的自由意志不可理解。笔者认为,休谟以怀疑论的方式批判自然神论、通俗宗教和自由意志理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因为其因果必然性理论毕竟是一种立足于观察者的主观必然性理论,所以这种怀疑论确实又不够彻底,为神学和形而上学留下了信仰主义的空间。休谟认为,理性的任何发现都不能够直接导致行动,所以人类的最终动机不能通过理性来解释。道德区别不来自于理性认识,因为理性不能够在观念关系和事实的推理中发现善与恶,否则,一切理性认识的对象都有善恶之分。道德准则具有能动性,而理性是冷静的,不能产生动机,所以道德准则不可能是理性发现的产物。在此问题上,即...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从非形而上学角度理解休谟伦理学的理论意义
一、有助于解释休谟哲学各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
二、有助于解释休谟伦理学与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异同
三、有助于解释休谟伦理学的现当代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基本思路
第一章 历史、理论背景与哲学基础
第一节 历史、理论背景
一、苏格兰启蒙运动
二、道德感理论
三、社会契约论
第二节 哲学基础
一、经验主义的人性科学与方法
二、知觉的世界与人格同一性
三、自爱与仁爱之争
第二章 回到人性本身——宗教批判的伦理意蕴
第一节 理性神学不能作为道德解释的基础
第二节 通俗宗教的产生与道德无实质关联
第三节 通俗宗教对道德的消极影响
第四节 回到人性与现实社会的需要
第三章 自由意志与自发自由
第一节 休谟以前的自由理论
第二节 对中立的自由意志理论的批评
第三节 必然与自由的关系
第四节 休谟自由观的矛盾和历史意义
第四章 理性、情感与动机
第一节 对理性主义动机理论的批评
第二节 情感动机论
第三节 实践理性如何可能
第五章 道德区别的依据
第一节 对理性主义道德认识论的批评
第二节 道德区别的依据是道德感
第三节 同情是道德感产生的主要原则
第六章 德性的价值源泉和类别
第一节 德性的价值源泉与基本划分
第二节 道德德性、自然才能与自由
第三节 自然德性与人为德性
第七章 正义德性论
第一节 共同利益感——正义德性的自然约束力
第二节 正义道德感——正义德性的道德约束力
第三节 普世价值与相对主义:与罗蒂正义观的对照
第四节 正义德性论的实质和当代意义
第八章 道德动机与道德选择
第一节 《人性论》中的善良动机
第二节 《道德原则研究》中的道德情感
第三节 道德动机的形成
第四节 道德动机的选择
第五节 休谟道德动机理论与当代伦理学论争
结语 德性伦理的启蒙话语
第一节 德性进步之可能
第二节 古典德性伦理学的现代转换
第三节 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的当代效应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一种当代的进路[J]. 迈克尔·斯洛特,王楷. 道德与文明. 2011(02)
本文编号:3087596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从非形而上学角度理解休谟伦理学的理论意义
一、有助于解释休谟哲学各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
二、有助于解释休谟伦理学与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异同
三、有助于解释休谟伦理学的现当代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基本思路
第一章 历史、理论背景与哲学基础
第一节 历史、理论背景
一、苏格兰启蒙运动
二、道德感理论
三、社会契约论
第二节 哲学基础
一、经验主义的人性科学与方法
二、知觉的世界与人格同一性
三、自爱与仁爱之争
第二章 回到人性本身——宗教批判的伦理意蕴
第一节 理性神学不能作为道德解释的基础
第二节 通俗宗教的产生与道德无实质关联
第三节 通俗宗教对道德的消极影响
第四节 回到人性与现实社会的需要
第三章 自由意志与自发自由
第一节 休谟以前的自由理论
第二节 对中立的自由意志理论的批评
第三节 必然与自由的关系
第四节 休谟自由观的矛盾和历史意义
第四章 理性、情感与动机
第一节 对理性主义动机理论的批评
第二节 情感动机论
第三节 实践理性如何可能
第五章 道德区别的依据
第一节 对理性主义道德认识论的批评
第二节 道德区别的依据是道德感
第三节 同情是道德感产生的主要原则
第六章 德性的价值源泉和类别
第一节 德性的价值源泉与基本划分
第二节 道德德性、自然才能与自由
第三节 自然德性与人为德性
第七章 正义德性论
第一节 共同利益感——正义德性的自然约束力
第二节 正义道德感——正义德性的道德约束力
第三节 普世价值与相对主义:与罗蒂正义观的对照
第四节 正义德性论的实质和当代意义
第八章 道德动机与道德选择
第一节 《人性论》中的善良动机
第二节 《道德原则研究》中的道德情感
第三节 道德动机的形成
第四节 道德动机的选择
第五节 休谟道德动机理论与当代伦理学论争
结语 德性伦理的启蒙话语
第一节 德性进步之可能
第二节 古典德性伦理学的现代转换
第三节 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的当代效应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一种当代的进路[J]. 迈克尔·斯洛特,王楷. 道德与文明. 2011(02)
本文编号:3087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087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