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正义论 ——罗尔斯正义论的伦理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1 05:30
作为一位世界学术大师,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法学、社会等各方面,然而,国内外尤其国内对罗尔斯思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政治哲学领域,伦理学视角的研究很少。道德正义是与政治正义对应的理念,生前的罗尔斯仅对后者作了系统阐发,并试图建构前者,因去世未及完成。本文的学术任务是研究罗尔斯的道德正义思想,并以此为学术资源探讨道德正义的一般理论。罗尔斯的道德正义思想可以看作四部分的整合:价值前提和价值原则——价值基础和价值结构——价值方法——价值超越的理论生态。在第一部分中,罗尔斯认为,两个正义原则既是道德正义的价值原则,也是社会的、个人的基本道德原则,包含自由原则、公平原则、差补原则,它们具有相对的秩序性与自身的合理性价值;原初状态尤其无知之幕的价值前提,为各道德原则的合理性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第二部分中,罗尔斯重点揭示了道德正义的可能性与有效性,认为道德正义原则既能融合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并为它们的合理性提供价值参照,也能融合于个体的道德心理,后者的伦理依据在于,道德正义感就是个体的道德感,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第一、二部分完成了道德正义的外在合理性论证,那么,第三部分就完成了道德...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言 正义论与道德正义论
一、道德正义论的诠释
二、道德正义论的研究价值
三、罗尔斯道德正义理论研究概述
四、罗尔斯两个重要的伦理学观点
五、本论文研究的学理基础、思路和可能的贡献
第一章 罗尔斯道德正义思想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 罗尔斯的道德正义情结
一、罗尔斯的人生经历及其对道德正义论观点的影响
二、《道德心理学》的本科生教学与解不开的伦理情缘
三、《道德哲学史讲义》的研究生教学与道德正义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早期:博士论文的伦理学方法论
一、博士论文的写作背景
二、“伦理判断标准”:论文的研究向度
三、博士论文的影响
第三节 中期:伦理视野下的道德正义理论
一、“社会最不利者”
二、“作为公平的正义的康德式解释”
三、“秩序良好社会”
第四节 晚期:道德正义精神的自我超越
一、“政治的正义”:道德正义的第一次自我超越
二、“万民正义”:道德正义的辩证复归
三、战争正义论:超越的重要成果之一
第二章 道德正义的价值前提
第一节 传统道德根据的批判
一、神学道德预定论的批判
二、人性论前提之错误
三、功利主义道德预设的困难
第二节 原初状态的道德前提
一、原初状态的伦理渊源
二、原初状态的价值结构
三、“本体自我”消解“现象自我”:原初状态的理论理性
第三节 “原初状态”与实践合理性
一、“康德的道德建构主义”
二、罗尔斯对“康德道德建构主义”的扬弃
三、原初状态与价值前提
第三章 道德正义的价值原则
第一节 生存与自由原则:道德正义第一原则
一、正义的社会与自由理念
二、自由原则与美德伦理的紧张:罗尔斯与麦金太尔的分歧
三、自由原则对美德伦理的包容
第二节 公平与差别原则:道德正义第二原则
一、社会正义与平等原则
二、差别原则的伦理根源
三、善的社会与差别原则——平等、互利与博爱
第三节 道德正义原则的整合
一、社会至善对至善论的超越
二、道德正义原则对平均原则的颠覆
三、道德正义原则整合的趋向
第四章 道德正义的价值基础
第一节 社会至善(一):自由
一、“良心自由”的社会实践
二、政治自由的现实化
三、法律自由的可行性
第二节 社会至善(二):差补与分配正义
一、代际正义与差别原则的价值基础
二、“常识性分配正义准则”与“差别原则”
三、“德”与“得”:道德原则与分配原则
第三节 个体至善:个人道德义务和道德职责
一、个人的“自然道德义务”
二、个人的道德职责
三、个人的政治义务和职责
第五章 道德正义的价值结构
第一节 善理念
一、善理念的形式:“合理生活计划”
二、善理念的内容:“亚里士多德主义原则”
三、善理念向个人道德价值的转化
第二节 道德正义感:自在的善理念
一、“权威道德”、“社团道德”与“原则道德”
二、“道德正义感”、“自然态度”和人性
三、“相对稳定性”理论
第三节 道德正义之善:自在自为的善理念
一、“组织良好社会”:理性人的“社会联合”
二、对“妒忌”的颠覆
三、道德正义感和个人价值观的一致:自在自为的善理念
第六章 道德正义的价值方法
第一节 直觉主义道德方法的扬弃
一、传统直觉主义的伦理学方法
二、西季威克直觉主义方法下的正义观
三、罗尔斯对西季威克直觉主义方法的扬弃
第二节 利己主义与混和观念道德方法的批判
一、利己主义方法的批判
二、混合观念方法的批判
三、罗尔斯的个人主义倾向
第三节 反思平衡的价值方法
一、反思平衡伦理学方法的理论回溯
二、反思平衡价值方法的思路及其运用
三、反思平衡方法的批判
四、广义的反思平衡的价值合理性
第七章 “道德正义”与“政治正义”
第一节 “政治正义”的基本理路及其道德属性
一、从“道德正义”到“政治正义”
二、“政治正义”的基本理路
三、“政治正义”主体的“道德属性”
第二节 “政治正义”的主要理念及其道德向度
一、“重叠共识”理念的道德意蕴
二、“权利优先与善观念”
三、“公共理性”理念的道德属性
第三节 “政治正义”的基本道德理念
一、“相互性理念”
二、“宽容”
三、“政治美德”
第八章 道德正义与“万民正义”
第一节 道德正义论的普世性质
一、道德正义对象的多民族性和性质的普遍性
二、“万民道德正义”的萌芽
三、“国际道德正义”对国内道德正义的超越
第二节 “万民道德正义”
一、“万民道德正义”溯源
二、“万民道德正义原则”
三、“万民道德正义”的价值基础
第三节 “万民道德正义”的普世价值三向度
一、战争道德与“法外国家”
二、人道主义与“负担不利国家”
三、“天下自由和平”
结语 道德正义与和谐社会
一、社会公正理念
二、开放的社会和世界与特殊的价值观念
三、和谐社会的建构
主要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致谢
本文编号:3092420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言 正义论与道德正义论
一、道德正义论的诠释
二、道德正义论的研究价值
三、罗尔斯道德正义理论研究概述
四、罗尔斯两个重要的伦理学观点
五、本论文研究的学理基础、思路和可能的贡献
第一章 罗尔斯道德正义思想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 罗尔斯的道德正义情结
一、罗尔斯的人生经历及其对道德正义论观点的影响
二、《道德心理学》的本科生教学与解不开的伦理情缘
三、《道德哲学史讲义》的研究生教学与道德正义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早期:博士论文的伦理学方法论
一、博士论文的写作背景
二、“伦理判断标准”:论文的研究向度
三、博士论文的影响
第三节 中期:伦理视野下的道德正义理论
一、“社会最不利者”
二、“作为公平的正义的康德式解释”
三、“秩序良好社会”
第四节 晚期:道德正义精神的自我超越
一、“政治的正义”:道德正义的第一次自我超越
二、“万民正义”:道德正义的辩证复归
三、战争正义论:超越的重要成果之一
第二章 道德正义的价值前提
第一节 传统道德根据的批判
一、神学道德预定论的批判
二、人性论前提之错误
三、功利主义道德预设的困难
第二节 原初状态的道德前提
一、原初状态的伦理渊源
二、原初状态的价值结构
三、“本体自我”消解“现象自我”:原初状态的理论理性
第三节 “原初状态”与实践合理性
一、“康德的道德建构主义”
二、罗尔斯对“康德道德建构主义”的扬弃
三、原初状态与价值前提
第三章 道德正义的价值原则
第一节 生存与自由原则:道德正义第一原则
一、正义的社会与自由理念
二、自由原则与美德伦理的紧张:罗尔斯与麦金太尔的分歧
三、自由原则对美德伦理的包容
第二节 公平与差别原则:道德正义第二原则
一、社会正义与平等原则
二、差别原则的伦理根源
三、善的社会与差别原则——平等、互利与博爱
第三节 道德正义原则的整合
一、社会至善对至善论的超越
二、道德正义原则对平均原则的颠覆
三、道德正义原则整合的趋向
第四章 道德正义的价值基础
第一节 社会至善(一):自由
一、“良心自由”的社会实践
二、政治自由的现实化
三、法律自由的可行性
第二节 社会至善(二):差补与分配正义
一、代际正义与差别原则的价值基础
二、“常识性分配正义准则”与“差别原则”
三、“德”与“得”:道德原则与分配原则
第三节 个体至善:个人道德义务和道德职责
一、个人的“自然道德义务”
二、个人的道德职责
三、个人的政治义务和职责
第五章 道德正义的价值结构
第一节 善理念
一、善理念的形式:“合理生活计划”
二、善理念的内容:“亚里士多德主义原则”
三、善理念向个人道德价值的转化
第二节 道德正义感:自在的善理念
一、“权威道德”、“社团道德”与“原则道德”
二、“道德正义感”、“自然态度”和人性
三、“相对稳定性”理论
第三节 道德正义之善:自在自为的善理念
一、“组织良好社会”:理性人的“社会联合”
二、对“妒忌”的颠覆
三、道德正义感和个人价值观的一致:自在自为的善理念
第六章 道德正义的价值方法
第一节 直觉主义道德方法的扬弃
一、传统直觉主义的伦理学方法
二、西季威克直觉主义方法下的正义观
三、罗尔斯对西季威克直觉主义方法的扬弃
第二节 利己主义与混和观念道德方法的批判
一、利己主义方法的批判
二、混合观念方法的批判
三、罗尔斯的个人主义倾向
第三节 反思平衡的价值方法
一、反思平衡伦理学方法的理论回溯
二、反思平衡价值方法的思路及其运用
三、反思平衡方法的批判
四、广义的反思平衡的价值合理性
第七章 “道德正义”与“政治正义”
第一节 “政治正义”的基本理路及其道德属性
一、从“道德正义”到“政治正义”
二、“政治正义”的基本理路
三、“政治正义”主体的“道德属性”
第二节 “政治正义”的主要理念及其道德向度
一、“重叠共识”理念的道德意蕴
二、“权利优先与善观念”
三、“公共理性”理念的道德属性
第三节 “政治正义”的基本道德理念
一、“相互性理念”
二、“宽容”
三、“政治美德”
第八章 道德正义与“万民正义”
第一节 道德正义论的普世性质
一、道德正义对象的多民族性和性质的普遍性
二、“万民道德正义”的萌芽
三、“国际道德正义”对国内道德正义的超越
第二节 “万民道德正义”
一、“万民道德正义”溯源
二、“万民道德正义原则”
三、“万民道德正义”的价值基础
第三节 “万民道德正义”的普世价值三向度
一、战争道德与“法外国家”
二、人道主义与“负担不利国家”
三、“天下自由和平”
结语 道德正义与和谐社会
一、社会公正理念
二、开放的社会和世界与特殊的价值观念
三、和谐社会的建构
主要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致谢
本文编号:3092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092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