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中国传统孝观念的现代性转换

发布时间:2021-06-26 16:38
  近代之前奉行儒家为正统的中国,“孝道”向来是历史绵延、国家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文化根源,并在不断地有意识地被强化过程中形成一种深远的历史传统。“孝道”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国粹,要了解中国文化就必然要理解传统的孝道思想。孝道观念是所有受中国传统文化笼罩的个人安身立命之所在。中国独特的孝道伦理起源于安邦定国的政治需要,忠君和孝亲构成了中国人的根本价值信念和基本文化立场,并由此形成了家庭伦理本位的社会结构。然而,长期忠孝权威的宣传压制了人性的自由发展,同时使得孝观念越来越偏离其最初的情感需要,现实的传统家族的瓦解和外来文化的冲击,都引起了国人对传统伦理观念的深刻反思。毋庸置疑的是,中国传统的孝道观念作为人类永恒性的伦理情感和中国人深入骨髓的民族信仰,具有超越时间和地域限制的普遍意义与内在价值,对于工业文明混乱发展的现代中国社会而言仍然极具拯救精神迷失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变迁,我们由古代宗法等级制度下的子民转变为现代平等社会制度下的公民,身份的转变带来主体意识的觉醒,传统的附会独断意识的忠孝同构的世界观,显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新的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家庭观念的重组,传统孝观念必然需要进行现代意...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传统孝观念的形成及内涵
    第一节 传统孝道思想的政治导向
    第二节 独特的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
第二章 传统孝道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内忧外患”
    第一节 “忠孝同构”导致孝道思想扭曲
    第二节 家族制度的衰败
    第三节 外来文化的冲击
    第四节 “五四运动”的自我反省和批判
第三章 现代“孝道”观念向原初意义和本真状态的复归
    第一节 现代社会背景
    第二节 传统孝道的情感指向
        1 回归情感体验
        2 去除政治权威
        3 弱化利益关系
        4 剥离外在形式
        5 孝养依然是行孝的核心展现
        6 私德向公德的拓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西徂东:平等观念史的西来脉络[J]. 高瑞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2]清代东北地区大家庭实态考察[J]. 赵英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03)
[3]现代家庭伦理精神建构的思考——兼论自由与责任[J]. 李桂梅.  道德与文明. 2004(02)
[4]家庭伦理三题散论[J]. 唐凯麟.  道德与文明. 2002(06)
[5]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的特点[J]. 李桂梅.  湖湘论坛. 2002(02)
[6]家庭伦理新论[J]. 宋希仁.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8(04)



本文编号:3251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251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7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