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体道德力助推社会法治建设的功用
发布时间:2021-06-28 22:40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法治,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道德需要,是主体普遍道德需要的制度安排和规范表达。个体道德力,则是社会法治建设的"助推器"。个体道德力助力法治文化弘扬、推动法治人才培养、促进法治体系建构、保障法治实践深化。但是,个体道德力与社会法治并非总能有效共行、相与为一。从以下几方面构建对策、清除掣肘,全面强化个体道德力对于社会法治之功用,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夯实法律的伦理内涵与价值基础,提升立法的反思和回应能力;构建司法执法与民意的有效沟通机制,考究司法执法实践中"道德话语"的特殊意蕴;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提高公民的守法理性,强化公民的守法自律意识,为公民的守法道德确立具体向度;兼顾知识普及、法学研究与价值体认,注重法治人才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美德培育;德法双修,法德共进,敦促道德教育与普法教育桴鼓相应,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4(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 道德力及个体道德力的基本内涵
二 个体道德力于社会法治建设的功用
三 个体道德力助推社会法治建设的进路选择
(一)夯实法律的伦理内涵与价值基础,提升立法的反思和回应能力
(二)构建司法执法与民意的有效沟通机制,考究司法执法实践中“道德话语”的特殊意蕴
(三)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提高公民的守法理性,强化公民的守法自律意识,为公民的守法道德确立具体向度
(四)兼顾知识普及、法学研究与价值体认,注重法治人才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美德培育
(五)德法双修,法德共进,敦促道德教育与普法教育桴鼓相应,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新时代道德建设的构建路径[J]. 张静,唐凯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2]现代大学中“人格之治”的特殊意蕴[J]. 胡弼成,欧阳鹏. 大学教育科学. 2017(02)
[3]道德信仰的认同逻辑:思维、承认与表达[J]. 魏雷东.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4]美国法学职业教育中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研究及启示[J]. 汪静,李晓琴. 职教论坛. 2015(31)
[5]大庆市法学教育与法律人职业道德提升研究[J]. 吕铎. 经济研究导刊. 2014(26)
[6]加强法学专业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 覃海逢. 河南教育(中旬). 2012(08)
[7]法治文化:特质、功能及培育机理分析[J]. 魏建国. 社会科学战线. 2012(06)
[8]司法如何面对道德?[J]. 方乐. 中外法学. 2010(02)
[9]德治及其传统之于中国法治进境[J]. 孙莉. 中国法学. 2009(01)
[10]道德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 刘红英.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本文编号:3255162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4(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 道德力及个体道德力的基本内涵
二 个体道德力于社会法治建设的功用
三 个体道德力助推社会法治建设的进路选择
(一)夯实法律的伦理内涵与价值基础,提升立法的反思和回应能力
(二)构建司法执法与民意的有效沟通机制,考究司法执法实践中“道德话语”的特殊意蕴
(三)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提高公民的守法理性,强化公民的守法自律意识,为公民的守法道德确立具体向度
(四)兼顾知识普及、法学研究与价值体认,注重法治人才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美德培育
(五)德法双修,法德共进,敦促道德教育与普法教育桴鼓相应,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新时代道德建设的构建路径[J]. 张静,唐凯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2]现代大学中“人格之治”的特殊意蕴[J]. 胡弼成,欧阳鹏. 大学教育科学. 2017(02)
[3]道德信仰的认同逻辑:思维、承认与表达[J]. 魏雷东.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4]美国法学职业教育中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研究及启示[J]. 汪静,李晓琴. 职教论坛. 2015(31)
[5]大庆市法学教育与法律人职业道德提升研究[J]. 吕铎. 经济研究导刊. 2014(26)
[6]加强法学专业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 覃海逢. 河南教育(中旬). 2012(08)
[7]法治文化:特质、功能及培育机理分析[J]. 魏建国. 社会科学战线. 2012(06)
[8]司法如何面对道德?[J]. 方乐. 中外法学. 2010(02)
[9]德治及其传统之于中国法治进境[J]. 孙莉. 中国法学. 2009(01)
[10]道德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 刘红英.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本文编号:3255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255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