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伦理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2 12:51
王安石作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丰富伦理思想的理论家。是他通过自己的著作引发了当时人们“始原道德之理,窥性命之端”的学术风气。而这种学术风气的发展,终于引起学术上的革命一一宋学的产生。王安石的伦理思想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一种反映。王安石所生活的时代,商品经济已经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已经对传统的小农经济构成了某种威胁,因此急需在理论上进行某种变革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北宋政府优遇文人,也使得士大夫们的社会思想获得了一种比较自由的讨论空间;王安石又是“熙宁变法”的主导者,有宋一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变化对他的思想的冲击就更加强烈。作为一个重要但被人们忽视的个案,王安石的伦理思想及其践履对于透视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发展变化,乃至对于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王安石的伦理思想主要包括这样几方面内容。首先,王安石主张“性不可以言善恶”,这是对历史上孟子、荀子、董仲舒、杨雄等人关于人性理论的一种反动,而直接上承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的观念。实际上,王安石借鉴了先秦法家的人性理论,将法家的“自利”思想与孔子的思想结合在一...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一个在伦理思想史上未被重视的思想家
二、王安石伦理思想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 “积贫、积弱”:王安石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北宋社会政治发展的怪圈
二、北宋社会经济的新发展
三、北宋社会文化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章 “善恶由习”:王安石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性不可以言善恶
一、性情一也
二、善恶由习
第二节 五事成性
一、尽性则至于命
二、继天道而成性
第三章 “义以制利”:王安石伦理思想的精神实质
第一节 非义之义
一、义利关系的历史演变
二、王安石的义利观的思想来源和特点
第二节 王安石的义利观的主要内容
一、以义理财
二、富国利民
第四章 “立善法于天下”:王安石政治伦理思想的实践诉求
第一节 “变风俗、立法度”
一、三不欺
二、变更天下弊法,以趋先王之意
第二节 王安石的政治伦理实践
一、兴利除弊的地方官
二、忧国忧民的京官
三、变法革新的宰相
第五章 “均济贫弱”:王安石经济伦理思想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 “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
一、兴农事自不费国财
二、货贿通流,而国用饶
第二节 “均天下之财,使百姓无贫”
一、摧抑兼并
二、制法而加于兼并之人
第三节 王安石践行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均输法
二、青苗法
三、农田水利法
四、募役法
五、市易法
六、方田均税法
第六章 “经世致用”:王安石教育伦理思想的根本旨趣
第一节 教之以德
一、大力兴办学校,健全学校体系
二、改革教育方针,培养“经世应务”的有用人才
三、选择教材,更新教育内容
四、创立“三舍法”,实行育用一体化政策
第二节 养之以性
一、“饶之以财”,以养廉
二、“约之以礼”,以养情
三、“裁之以法”,以止恶
第三节 取之以事
一、“博询众庶”
二、面试审察
三、试之以事
第四节 任之以能
一、“铢量其能”,量才录用
二、“任人以专”,用人以久
三、不拘“资序”,破格用人
四、委之以诚,用人不疑
结束语 “荆公新学”:王安石伦理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荆公新学的特质
二、荆公新学的时代特点
三、荆公新学对理学的影响
四、荆公新学与改革开放
参考文献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260500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一个在伦理思想史上未被重视的思想家
二、王安石伦理思想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 “积贫、积弱”:王安石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北宋社会政治发展的怪圈
二、北宋社会经济的新发展
三、北宋社会文化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章 “善恶由习”:王安石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性不可以言善恶
一、性情一也
二、善恶由习
第二节 五事成性
一、尽性则至于命
二、继天道而成性
第三章 “义以制利”:王安石伦理思想的精神实质
第一节 非义之义
一、义利关系的历史演变
二、王安石的义利观的思想来源和特点
第二节 王安石的义利观的主要内容
一、以义理财
二、富国利民
第四章 “立善法于天下”:王安石政治伦理思想的实践诉求
第一节 “变风俗、立法度”
一、三不欺
二、变更天下弊法,以趋先王之意
第二节 王安石的政治伦理实践
一、兴利除弊的地方官
二、忧国忧民的京官
三、变法革新的宰相
第五章 “均济贫弱”:王安石经济伦理思想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 “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
一、兴农事自不费国财
二、货贿通流,而国用饶
第二节 “均天下之财,使百姓无贫”
一、摧抑兼并
二、制法而加于兼并之人
第三节 王安石践行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均输法
二、青苗法
三、农田水利法
四、募役法
五、市易法
六、方田均税法
第六章 “经世致用”:王安石教育伦理思想的根本旨趣
第一节 教之以德
一、大力兴办学校,健全学校体系
二、改革教育方针,培养“经世应务”的有用人才
三、选择教材,更新教育内容
四、创立“三舍法”,实行育用一体化政策
第二节 养之以性
一、“饶之以财”,以养廉
二、“约之以礼”,以养情
三、“裁之以法”,以止恶
第三节 取之以事
一、“博询众庶”
二、面试审察
三、试之以事
第四节 任之以能
一、“铢量其能”,量才录用
二、“任人以专”,用人以久
三、不拘“资序”,破格用人
四、委之以诚,用人不疑
结束语 “荆公新学”:王安石伦理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荆公新学的特质
二、荆公新学的时代特点
三、荆公新学对理学的影响
四、荆公新学与改革开放
参考文献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260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260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