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4-25 23:01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环境危机正以全球化的态势迅速席卷而来,带来人类严峻的生存危机。在过度物质化的时代,人对自然无限索取和为所欲为的恶劣行径,带来了自然界的生态失衡,最终导致人类自食环境破坏的苦果。破解这一难题,既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各国政府更多更积极的干预,也需要“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同时更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将人际伦理规范之“善”拓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从而构建社会环境的人文关怀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怀。环境伦理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基点,扩展道德关怀的范围,凸显自然价值,从生态整体视角调节人与环境的关系,为解决环境问题提出了合理的伦理道德方案。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的高度。早在十九世纪,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就富有前瞻性地论述了社会发展中人类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协调问题,虽然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环境问题并没有如此突出,马克思也没有提出明确的环境伦理概念,但马克思敏锐地觉察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通过对马克思文本著作的梳理,能够清晰地看到其中蕴含的环境伦理的思想火花。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克服了传统环境伦理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困境,真正做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统一,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为解决我国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文围绕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这一主题,并探索其当代价值,分三个部分进行了系统论述: 第一部分厘清了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现实背景和理论来源,梳理了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发展脉络。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理清了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产生的现实、可能性,考察了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揭示了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分析了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内容、表现的特点,提出了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理论发展的三大阶段。第二部分阐述了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系统解读,分析了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本体论基础,归纳出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中人与自然相统一的伦理理念、人与自然相统一的价值取向以及“自然主义”、“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相结合的伦理取向。第三部分论述了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总结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伦理理念,从马克思环境伦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以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阐明了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 人与自然 环境伦理 生态文明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058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英文摘要3-7
- 导论7-18
- (一) 选题理由及意义7-13
- 1. 选题理由7-11
- 2. 选题意义11-13
- (二) 研究综述13-16
- 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2.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16-18
- 一、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形成背景及发展脉络18-28
- (一) 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形成背景18-21
- 1. 现实背景18-19
- 2. 理论来源19-21
- (二) 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发展脉络21-28
- 1. 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萌芽22-24
- 2. 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形成24-26
- 3. 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深化26-28
- 二、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28-43
- (一) 环境伦理:人对象性本质的内在要求28-30
- 1. “对象性”是人的本质规定28-29
- 2. “环境伦理”是人本质“对象性”的必然要求29-30
- (二) “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30-35
- 1. 人类史和自然史的相互生成30-33
- 2. 人类史和自然史的相互制约33-35
- (三) “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35-39
- 1. 自然界本身固有其价值36-38
- 2. “两种尺度”统一的原则38-39
- (四) “自然主义”、“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统一39-43
- 1. 自然主义、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统一40-41
- 2. 人的解放与自然的解放41-43
- 三、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43-60
- (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回应43-47
- (二) 马克思的环境伦理理念47-50
- 1. 善待自然47-48
- 2. 循环生产48
- 3. 适度消费48-49
- 4. “两个和解”49-50
- (三) 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在中国的实践50-60
- 1. “物质变换”思想对循环经济建设的启示50-53
- 2. “两个和解”思想对良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启示53-57
- 3.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对生态环境制度建设的启示57-60
- 结语60-61
- 参考文献61-64
- 致谢64-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5-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达文;;以科学发展观建构中国当代环境伦理观的思考[J];黑河学刊;2010年08期
2 田文富;;当代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的哲学困境和出路初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孙道进;;从人的“对象性”到环境伦理学的“合法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02期
4 王妍;刘猷桓;;环境伦理内涵指向[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9年01期
5 王妍;;论环境伦理回归实践的路向[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年02期
6 周航;;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经济视角(中旬);2012年04期
7 吴伟群;;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转向[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8 王喜满;;新陈代谢及其断裂理论——福斯特解读马克思生态学思想的最新视角[J];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03期
9 田海平;;环境伦理的基本问题及其展现的哲学改变[J];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10 卢彪;;生态学视域中的生态价值及其实践思考[J];社会科学家;2013年09期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7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27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