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伦理思想探析
本文关键词:墨子伦理思想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墨子的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 以"贵义"、"尚利"的义利统一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为原则, 反映了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要求, 有许多合理内容, 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关键词】: 墨子 伦理思想 兼爱
【分类号】:B82-09
【正文快照】: 墨子( 约公元前 468——前 376 年) 姓墨名翟, 战国初期 鲁国人。他最初学习儒家学术, 后来发现儒家的“礼”过于烦 琐, 便自立新说, 周游列国, 聚众讲学, 自创墨家学派。墨子的 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和标志, 在义利观上, 即“贵义”又“尚 利”, 提出动机和结果相统一的行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勃;论墨子的“兼爱”[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2 张深远;论墨子的伦理思想[J];理论界;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四新;;论《墨子·墨语》墨家后学之鬼神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徐彩虹;;墨子的生存智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3期
3 徐希燕;孙子与墨子军事思想比较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4 张仁明;;墨经用字现象研究——繁文省文辨[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史湘芸;;简论韩非非道德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6 秦士由;;论重构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保险业诚信文化——以国学古代伦理“义利之辩”为鉴[J];保险研究;2011年11期
7 罗建文;论中国古代人生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冯兵;;荀子义利观新探[J];长江论坛;2008年02期
9 林修德;;墨庄认知模式的异同[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10 冯兵;;荀子义利观辨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吕莎;;论墨子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张燕婴;;孟子“仁”论的两面性与终极旨归[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3 张永岳;;关于诚信体系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耿朝晖;释慧皎《高僧传》文学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白明;老庄正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秀慧;《淮南子》与汉初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庄庭兰;中日墨学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陈卫;孔子的人格[D];吉林大学;2011年
8 陈健松;先秦德治法治关系论[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雷震;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逻辑[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贾金易;当代中国官德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裴圣军;先秦儒家道义论发生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蓓蓓;荀子社会秩序思想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鲁婷;《礼记》对“礼”的人文诠释[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婷婷;论荀子环保思想对我国环境法治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沈韬;论清末民初的墨学研究(1895-1925)[D];西北大学;2011年
7 王引娟;《墨子》的技术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陈倩;论荀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9 林红;春秋左传中“义”概念的使用及其分类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陈雪连;《颜世家训》家庭伦理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庆玲;徐长忠;;墨子的伦理、政治思想——兼与儒家、法家比较[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2 时统君;;墨家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郭智勇;;墨子“贵生”伦理思想论要[J];社会科学家;2009年08期
4 姜姣;;墨子伦理思想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期
5 戴胜华;墨子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价值体系的建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孙以楷;朱熹论墨子之兼爱说[J];孔子研究;2003年04期
7 徐华;;墨子“兼爱”思想博议[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王刚;;论墨子的幸福观及其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年01期
9 郭智勇;;墨子“贵生”的伦理机制及其现实意义[J];管子学刊;2011年02期
10 姜明德;;略论墨子“兼爱”思想的人民性[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君恒;;墨学精神与当代社会的契合[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孙以楷;;朱熹论墨子之兼爱说[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余玉花;;瞿秋白伦理思想探微[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4 李广星;;《墨守辞典》序[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翟栙萍;;《老子》与《墨子》的文化契合引论[A];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六卷)[C];2007年
6 杨飞;刘海华;;谈墨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义[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翟双萍;;墨子的“天志”论与“天人”伦理[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五卷)[C];2006年
8 温公颐;;墨子的逻辑思想[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9 斯仁;王晶;;中国少数民族伦理学研究30年——以蒙古族为例[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杨建华;;墨子的学习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易中天;走东门,进西屋;打左灯,向右转[N];经济观察报;2009年
2 刘士林;墨子与老子[N];学习时报;2004年
3 徐华;墨子“义”探微[N];光明日报;2007年
4 富兰西斯科·希兹 本报编译 周邦民;墨子走向世界[N];世界报;2010年
5 姜宝昌;从《吕氏春秋》高诱注论到墨子为东鲁人而非西鲁人[N];经济参考报;2010年
6 刘士林;孔子与墨子[N];学习时报;2004年
7 聂翔雁;谈墨子的尚贤思想[N];吉林日报;2005年
8 晓雨;从墨子用人看企业沟通之道[N];中国花卉报;2006年
9 马莉;探访薛国故人[N];中国商报;2004年
10 ;从墨子用人看企业沟通管理[N];人民政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世明;孔子伦理思想发微——现代生活语境中的《论语》解读[D];清华大学;2004年
2 夏忠龙;先秦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唐建文;周恩来外交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yN;苏轼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宇;天下为公[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文波;王安石伦理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陈剑旄;蔡元培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皮庆侯;孙中山民生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姜红;荀况与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之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鹏;试论墨子实利主义伦理思想[D];山西大学;2008年
2 张倩;论《墨经》中的政治、伦理思想与墨子思想的关系[D];山东大学;2009年
3 鞠明霞;墨子的兼爱思想及对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宋玖林;杨昌济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伟;墨子伦理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林云;康有为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钱素萍;墨子道德人格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09年
8 周朗生;戴震伦理思想管窥[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亚芳;论盖斯凯尔夫人小说中的伦理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唐水桥;论孔子伦理思想中的“仁”及其现实意义[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墨子伦理思想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0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30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