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阐释
本文关键词:中华传统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义利”思想自古有之,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大课题。义利之辨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伦理思想史,由此而形成的义利观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综合国力提升,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和经济一体化的持续发展,一些人将所得利益作为衡量一切的价值尺度,道德水平不升反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大行其道,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泛滥横行。在此背景下,如何把握义与利的关系,处理义与利的矛盾,涵养一种正确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绵延千年的“义利之辨”着眼,将义与利的关系加以解读,并对中华传统义利观的内涵进行阐述,总结概括出中华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进而对其积极性和历史局限性进行思想评述,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弘扬两方面入手,阐释中华传统义利观的当代价值,并在文章的第四部分对实现中华传统义利观当代价值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以期作为中华文明珍贵资源的中华传统义利观能够在当代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义利之辨 社会主义义利观 传统义利观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092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7
- 1.1 选题背景9-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2.1 关于传统“义利之辨”的研究11-12
- 1.2.2 关于社会主义义利观研究12-13
- 1.2.3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层面的义利观研究13-14
- 1.3 研究方法14
- 1.4 难点和重点14
- 1.5 创新点14-17
- 2 中华传统义利观概述17-29
- 2.1 义利概说17-18
- 2.2 义利关系解读——义利之辨18-22
- 2.3 中华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22-25
- 2.3.1 秉承义利相通、见利思义的道德信条22-24
- 2.3.2 坚持利缘义取、义以生利的行为准则24-25
- 2.4 中华传统义利观的思想评述25-29
- 2.4.1 积极性26-27
- 2.4.2 历史局限性27-29
- 3 中华传统义利观的当代价值阐释29-39
- 3.1 中华传统义利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资源29-34
- 3.1.1 有利于建立“以人为本”的公众价值观念29-30
- 3.1.2 有利于营造“诚实信义”的大众文化氛围30-32
- 3.1.3 有利于树立“互利共赢”的人际交往理念32-33
- 3.1.4 有利于建立“回报社会”的企业、公民责任意识33-34
- 3.2 中华传统义利观是社会主义义利观的思想来源34-39
- 3.2.1 强调民族大义与人民利益34-35
- 3.2.2 尊重并保障个人合法权益35-36
- 3.2.3 秉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道义36
- 3.2.4 尊崇国际道义的大国外交理念36-39
- 4 中华传统义利观的当代价值实现路径探索39-47
- 4.1 传承中华传统义利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39-42
- 4.1.1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的宣传与教育39-40
- 4.1.2 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40-41
- 4.1.3 加强社会主义官德建设41-42
- 4.2 传承中华传统义利观,切实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42-47
- 4.2.1 建设“为民谋利”的服务型政府42-43
- 4.2.2 构建“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43-44
- 4.2.3 维护“清正廉洁”的社会风气44-47
- 5 结论47-49
- 参考文献49-53
- 作者简历53-55
- 学位论文数据集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宗泽;谈谈社会主义的义利观[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5期
2 李觐;社会主义义利观浅谈[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3 许淑贤;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利观的五对新范畴[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2期
4 黄亮宜;世纪之交的“义利新辨”[J];学习论坛;2001年10期
5 张桂林;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义利观[J];冶金政工研究;2001年06期
6 冷溶;社会主义义利观研究的重要成果——读《社会主义义利观——面向21世纪的价值选择》[J];中国图书评论;2002年08期
7 史佳;《社会主义义利观——面向21世纪的价值选择》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J];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8 陈德金;构建、倡导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念[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史佳;《社会主义义利观——面向21世纪的价值选择》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登[J];学习论坛;2002年09期
10 乔法容;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力作——评《社会主义义利观——面向21世纪的价值选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吉庆;;关于传统义利观念及其历史变迁的思考[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2 李德芝;邱瑞婵;;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利关系的价值导向[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3 齐铁志;何晓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观[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4 罗江文;林鸿程;;谈儒家义利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王信倍;田嘉薇;;儒家义利观的时代意义与当代青少年的义利观教育[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6 王和平;;知识分子要树立与践行正确的义利观[A];海南省“人才发展与荣辱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懿梅;;徽商义利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永祥;;浅论朱熹的义利观[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许珠武;;儒家义利观内在精神的现代诠释[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10 夏乃儒;;孔子的义利观与当代的文化建设[A];炎黄子孙丛刊(1)——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文化建设[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晶晶;百年义利 百年荣光[N];首都建设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郭俐君;实业+资本“义利”突重围 [N];中国工业报;2005年
3 程敢 本报记者 朔方;追寻“义利”的足迹[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4 实习记者 冯晓彤;百姓口碑是义利金字招牌[N];首都建设报;2011年
5 孙英 江苏省江阴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社会转型背景下义利观浅析[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
6 记者 周萌;义利连锁店年内拟开至30家[N];首都建设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刘先琴;确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N];光明日报;2004年
8 黄楠森;义利统一 义先于利[N];人民日报;2002年
9 常宣文;诚实守信 义利相容[N];常州日报;2006年
10 中共九江市委副书记、市长 蔡晓明;树立正确的义利观[N];九江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璐;晚清义利观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2 刘向军;社会主义义利辩证法[D];中共中央党校;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启伟;传统义利观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价值[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房宏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矛盾辨析及调节[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3 周延龄;新时期义利问题探微[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义利观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5 关心;思孟学派的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6 朱登浩;孔孟的义利观与当代中国崛起[D];郑州大学;2015年
7 万欢欢;中国传统义利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兰州商学院;2014年
8 王羿皓;王夫之义利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刘天宇;中华传统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阐释[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杨改红;义利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中华传统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2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32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