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精神与法律信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1 15:10
中国当前正处于剧烈的转型期间,“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同为治国方略。与此局势对应的中国现代的伦理学界,掀起了研究道德和法律关系的热潮。其中道德精神和法律信仰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的新热点。道德精神和法律信仰同属于精神的范畴,而二者如何在中国当前这个舞台上相容共生,使得民众树立法律信仰而同时将道德精神发扬光大从而到达双赢状态,这是理论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令人遗憾的是,虽然这个问题有的学者曾经或多或少的涉及到过,但总体而言都是零落散乱,不成体系。笔者选择道德精神和法律信仰研究这个题目,期待能够厘清一些基本的概念,对道德精神和法律信仰问题在实践之中的共生有一点实际的帮助。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道德精神与法律信仰的基本问题研究。这是本文的基础理论部分,主要是对一些基本的定义做出较为清晰的厘定。首先参考国内外道德精神的定义,对道德精神做出基本的定义并阐释了道德精神的性质。其次结合中国的实际对法律信仰做出了基本的定义,并分析了当前法律信仰危机处处存在的表现和原因。最后笔者分析了研究道德精神与法律信仰关系的意义,指出研究和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可以促使道德精神和法律信仰双赢共生。 第二部分...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道德精神与法律信仰的基本问题研究
(一) 道德精神的含义
(二) 法律信仰的含义
(三) 研究道德精神与法律信仰关系的意义
二、道德精神与法律信仰的关系分析
(一) 当前中国,树立法律信仰是一项道德原则
(二) 在中国树立法律信仰必须获得道德精神的支持
(三) 道德精神借助法律发扬光大
(四) 道德精神的精髓是树立法律信仰的核心理念
1. “家-国”结构是中国树立法律信仰的社会结构前提
2. “天人合一的和谐”的道德精神是产生法律信仰的重要因素
3. “正义”的道德精神是法律信仰的关键指向
三、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构建道德精神与法律信仰良好互动状态的实证对策
(一) 建立立法阶段的道德审视,树立法律信仰的前提条件
1. 立法权力的道德分析
2. 立法正义的道德审视
(二) 把握司法阶段的道德尺度
1. 法官的道德制约
2. 律师的职业道德分析
(三) 增大守法阶段的道德渗透,奠定法律信仰的基石
1. 公民的主体性意识
2. 良法的品格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曾宪义,马小红. 法学研究. 2003(03)
[2]儒家道德法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 崔永东.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01)
[3]道德法律化及其局限性[J]. 刘佳. 道德与文明. 1999(05)
[4]法治社会中法与道德关系及其实践把握[J]. 马长山. 法学研究. 1999(01)
[5]制度的伦理效应[J]. 鲁鹏. 哲学研究. 1998(09)
[6]论法律的强制性与正当性[J]. 周永坤. 法学. 1998(07)
[7]法制文明与道德文明——兼谈理论研究中的一种思路[J]. 夏军马,西恒.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997(03)
[8]浅议道德规范法规化[J]. 王云骏. 江西社会科学. 1997(01)
[9]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兼论经济生活、道德和政治法律的关系[J]. 王一多. 哲学研究. 1997(01)
[10]立法膨胀论[J]. 杨解君. 法学. 1996(03)
本文编号:3315753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道德精神与法律信仰的基本问题研究
(一) 道德精神的含义
(二) 法律信仰的含义
(三) 研究道德精神与法律信仰关系的意义
二、道德精神与法律信仰的关系分析
(一) 当前中国,树立法律信仰是一项道德原则
(二) 在中国树立法律信仰必须获得道德精神的支持
(三) 道德精神借助法律发扬光大
(四) 道德精神的精髓是树立法律信仰的核心理念
1. “家-国”结构是中国树立法律信仰的社会结构前提
2. “天人合一的和谐”的道德精神是产生法律信仰的重要因素
3. “正义”的道德精神是法律信仰的关键指向
三、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构建道德精神与法律信仰良好互动状态的实证对策
(一) 建立立法阶段的道德审视,树立法律信仰的前提条件
1. 立法权力的道德分析
2. 立法正义的道德审视
(二) 把握司法阶段的道德尺度
1. 法官的道德制约
2. 律师的职业道德分析
(三) 增大守法阶段的道德渗透,奠定法律信仰的基石
1. 公民的主体性意识
2. 良法的品格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曾宪义,马小红. 法学研究. 2003(03)
[2]儒家道德法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 崔永东.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01)
[3]道德法律化及其局限性[J]. 刘佳. 道德与文明. 1999(05)
[4]法治社会中法与道德关系及其实践把握[J]. 马长山. 法学研究. 1999(01)
[5]制度的伦理效应[J]. 鲁鹏. 哲学研究. 1998(09)
[6]论法律的强制性与正当性[J]. 周永坤. 法学. 1998(07)
[7]法制文明与道德文明——兼谈理论研究中的一种思路[J]. 夏军马,西恒.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997(03)
[8]浅议道德规范法规化[J]. 王云骏. 江西社会科学. 1997(01)
[9]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兼论经济生活、道德和政治法律的关系[J]. 王一多. 哲学研究. 1997(01)
[10]立法膨胀论[J]. 杨解君. 法学. 1996(03)
本文编号:3315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315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