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伦理学的理论特色——从“国家理由”的视角说起
发布时间:2021-08-04 05:28
在先秦儒家中,荀子第一次明确地为政治国家的存在提出了逻辑清晰的辩护,而将"礼义"赋予"国家理由"的形式,使其获得"权力"与"道德"的双重身份,则构成了我们理解荀子伦理学之理论特色的不二途径。在荀子,国家是以"圣王"和"礼义"来表现的,礼义所具有的止争去乱的功能以及规范行为的性质,其实质是以"国家理由"的形式出现的;国家之所以必须并且必然,乃是因为其深深地根植于人的性恶的天性之中,而荀子所说的人性的"恶",并不是在特定的伦理或道德意义上的恶,而应当被理解为政治意义上的"偏险悖乱"。如果说以"圣王"和"礼义"为代表的政治国家,其创立之初意原在遏制人之性恶的话,荀子似乎对此一政治国家抱持了过分的道德期许,远未及严肃思考政治国家本身可能就是一种恶。
【文章来源】:文史哲.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引 言
二、“国家”与“礼”
三、“公共善”的建立
四、作为“权力”与“道德”的“礼”
五、“礼”:“说明”抑或“证成”?
六、简单的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理由”的现代意蕴——对“reason of state”的历史解读[J]. 岳成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2]“国家理由”还是“国家理性”——思想史脉络中的“reason of state”[J]. 周保巍. 学海. 2010(05)
本文编号:3321096
【文章来源】:文史哲.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引 言
二、“国家”与“礼”
三、“公共善”的建立
四、作为“权力”与“道德”的“礼”
五、“礼”:“说明”抑或“证成”?
六、简单的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理由”的现代意蕴——对“reason of state”的历史解读[J]. 岳成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2]“国家理由”还是“国家理性”——思想史脉络中的“reason of state”[J]. 周保巍. 学海. 2010(05)
本文编号:3321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321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