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马克思哲学视域下的麦金太尔德性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2 04:40
  西方道德社会秩序呈无序状态,人类的道德深处危机之中,麦金太尔主张重回传统道德方法来拯救道德失落的大危机。同时又要认清追求合理伦理思想不能在实践上空乏的现实,将从荷马时期到中世纪时期的德性不同特点归结为考虑特定时期背景因素的历史主义方法,由此可见,麦金太尔在寻找构建道德理论观点的表达有着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性、历史性和社会性的特性。那么,将麦金太尔德性置于马克思哲学视域下讨论有充分的合理性研究价值,沟通两者的历史大桥就此建立起来。麦金太尔通过回归传统德性理论,为构建新型社会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持。这种共同体是实现善的重要载体,它在挽救道德失落、拯救社会秩序时要求人人都参与其中,并根据地方特点调整德性内容。总之,沿着这种全新的思路解决现代社会危机,既要认清历史又要符合现实,只有这样精神家园的重建才可能实现。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论文研究目的
        0.1.3 理论与现实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0.2.2 国外研究现状
    0.3 主要研究方法
    0.4 理论创新
1.马克思哲学理解麦金太尔德性理论三种视域
    1.1 实践性视域
        1.1.1 马克思的实践内涵
        1.1.2 麦金太尔的实践概念
    1.2 历史性视域
        1.2.1 马克思思想的历史性
        1.2.2 麦金太尔德性的历史沿革
        1.2.3 麦金太尔德性的历史性
    1.3 社会性视域
        1.3.1 马克思人自由发展的社会性
        1.3.2 麦金太尔德性的社会性
2.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
    2.1 追寻德性的原因
        2.1.1 情感主义盛行
        2.1.2 启蒙运动和功利主义影响
        2.1.3 传统德性的失落
    2.2 德性的三个层面
        2.2.1 善的概念
        2.2.2 个人的善
        2.2.3 共同体的善
    2.3 通过新型社会关系恢复德性
        2.3.1 新型社会共同体
        2.3.2 新型社会共同体的要求
3 麦金太尔拯救德性危机的意义和局限
    3.1 理论意义
        3.1.1 丰富马克思道德内容
        3.1.2 为中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启示
    3.2 理论的局限
        3.2.1 社会现状批判过于激进
        3.2.2 社会共同体期望过高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人为本:以人的生活为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生活理论及其思考[J]. 任帅军.  湖北社会科学. 2013(06)
[2]麦金太尔与传统[J]. 姚大志.  思想战线. 2012(01)
[3]麦金太尔:亚里士多德式的马克思主义?[J]. 高国希.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1(01)
[4]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观[J]. 龚群.  伦理学研究. 2009(04)
[5]关于美德伦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 万俊人.  道德与文明. 2008(03)
[6]麦金太尔美德概念的建构及其启示[J]. 秦越存.  道德与文明. 2007(02)
[7]当代西方的德性伦理学运动[J]. 高国希.  哲学动态. 2004(05)
[8]论德性与独立的实践推理者[J]. A·麦金太尔,龚群.  伦理学研究. 2003(04)
[9]亚里士多德还是尼采?——麦金太尔对现代道德哲学的批判[J]. 姚大志.  学习与探索. 2003(03)
[10]麦金太尔解决休谟伦理难题的贡献与困惑[J]. 杨泽波.  现代哲学. 2002(02)



本文编号:3418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418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e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