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观念及道德实践研究 ——以活动在我国民族地区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02 06:39
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始陆续进入我国,但在我国民族地区开展活动相对较晚。虽然其目前在我国所能引进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较为有限,但是所产生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国际非政府组织有着浓厚的道德色彩和丰富的伦理蕴含,其组织使命的合伦理性使得国际非政府组织成为一种道义性的社会组织。然而由于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地域分布、资金来源等方面同西方发达国家渊源颇深、彼此靠近,导致其同发达国家政府之间的关系显得难以把握,甚至还发生诸如打着“人道援助”、“科技开发”等旗号推行一些不良伦理理念和道德价值观、干预内政等现象,消极影响不能低估。因此,加强对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观念及道德实践的研究,拓展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便有着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界定和分析了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的基本范畴,概括了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理念,并着重以当前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我国民族地区的道德实践基本现状为视角,较为系统的分析了国际非政府组织道德实践的主要领域及其出现伦理背离的具体表现和主要原因。最后,通过对国际非政府组织如何实现伦理回归进行若干思考,提出实现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回归以及我国如何挥舞好国际非政府组织这柄“...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国际非政府组织相关概念界定研究
1.1.2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道德实践研究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伦理向度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的基本属性
2.2.1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的公益属性
2.2.2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的自愿属性
2.2.3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的人道原则
2.2.4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的平等原则
2.3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的基本理念
2.3.1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的效率理念
2.3.2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的正义理念
2.3.3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的责任理念
2.3.4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的和谐理念
2.4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伦理精神
第三章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我国民族地区的道德实践
3.1 活动在我国民族地区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主要特征
3.2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我国民族地区道德实践的主要领域
3.2.1 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
3.2.2 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措施
3.2.3 对贫困地区的援助开发
3.2.4 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
3.3 当前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背离对我国民族地区产生的消极影响
3.3.1 误导公众舆论,不利社会和谐
3.3.2 漠视公共责任,有碍民族团结
3.3.3 不良思想侵袭,有悖传统美德
3.3.4 助长职务腐败,有违职业伦理
3.4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背离的主要原因
3.4.1 国际非政府组织自身固有的局限性
3.4.2 国际非政府组织活动内容的狭隘性
3.4.3 国际非政府组织自律机制的不健全性
3.4.4 各方对国际非政府组织督导效力的薄弱性
第四章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回归的若干思考
4.1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回归的重要意义
4.1.1 保障国际非政府组织的顺利发展
4.1.2 提高整个社会的自治管理水平
4.1.3 保证个人善意行为的顺利实现
4.1.4 推进社会道德的进步与完善
4.2 实现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回归的步骤和方法
4.2.1 重塑伦理精神
4.2.2 完善内在要素
4.2.3 协调各方关系
4.2.4 加强外部控制
结论 如何挥舞好国际非政府组织这柄“双刃剑”
附件一:英国救助儿童会在我国民族地区的道德实践综述
附件二:香港乐施会在我国民族地区的道德实践综述
附件三:世界宣明会在我国民族地区的道德实践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文学作品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获奖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族地区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剖析与对策探讨——以内蒙古东乌旗额吉诺尔镇哈日高毕嘎查哈日高毕牧业协会为例[J]. 金红磊,杨颖.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3)
[2]走出危机的伦理之路[J]. 韩升,谢丽威. 理论与现代化. 2010(02)
[3]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路径探析[J]. 马用浩. 前沿. 2010(04)
[4]非政府组织参与边疆民族地区公共物品供给分析[J]. 赵金亮,张翔.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0(01)
[5]非政府组织在救助弱势群体中的作用[J]. 张淼,黄晓维.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01)
[6]治理网络:我国自然灾害危机治理的路径选择[J]. 刘霞,严晓. 求实. 2009(11)
[7]新时期人道主义思潮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J]. 刁世存.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9(02)
[8]公益型非政府组织行为的伦理思考[J]. 王薇.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9]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活动现状及对策[J]. 李永忠,邱钰斌. 宜宾学院学报. 2009(03)
[10]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 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 郑楚光. 世纪行. 2009(03)
博士论文
[1]非政府组织与理念全球化——卡内基伦理与国际事务委员会个案分析[D]. 刘东锋.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华发展的资源困境及应对策略分析[D]. 邵楠.浙江大学 2010
[2]论非政府组织与和谐世界的构建[D]. 杨柳.山东大学 2008
[3]公共治理视野下的大学生志愿者管理问题研究[D]. 王琦琦.苏州大学 2007
[4]构建和谐社会与非政府组织发展研究[D]. 王利萍.山西大学 2007
[5]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D]. 徐强.四川大学 2007
[6]我国民族地区非政府组织现状及发展研究[D]. 杨蓉.中央民族大学 2007
[7]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伦理精神及其培育[D]. 刘城.中南大学 2006
[8]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伦理建构[D]. 王明春.福建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18160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国际非政府组织相关概念界定研究
1.1.2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道德实践研究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伦理向度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的基本属性
2.2.1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的公益属性
2.2.2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的自愿属性
2.2.3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的人道原则
2.2.4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的平等原则
2.3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的基本理念
2.3.1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的效率理念
2.3.2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的正义理念
2.3.3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的责任理念
2.3.4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的和谐理念
2.4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伦理精神
第三章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我国民族地区的道德实践
3.1 活动在我国民族地区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主要特征
3.2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我国民族地区道德实践的主要领域
3.2.1 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
3.2.2 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措施
3.2.3 对贫困地区的援助开发
3.2.4 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
3.3 当前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背离对我国民族地区产生的消极影响
3.3.1 误导公众舆论,不利社会和谐
3.3.2 漠视公共责任,有碍民族团结
3.3.3 不良思想侵袭,有悖传统美德
3.3.4 助长职务腐败,有违职业伦理
3.4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背离的主要原因
3.4.1 国际非政府组织自身固有的局限性
3.4.2 国际非政府组织活动内容的狭隘性
3.4.3 国际非政府组织自律机制的不健全性
3.4.4 各方对国际非政府组织督导效力的薄弱性
第四章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回归的若干思考
4.1 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回归的重要意义
4.1.1 保障国际非政府组织的顺利发展
4.1.2 提高整个社会的自治管理水平
4.1.3 保证个人善意行为的顺利实现
4.1.4 推进社会道德的进步与完善
4.2 实现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回归的步骤和方法
4.2.1 重塑伦理精神
4.2.2 完善内在要素
4.2.3 协调各方关系
4.2.4 加强外部控制
结论 如何挥舞好国际非政府组织这柄“双刃剑”
附件一:英国救助儿童会在我国民族地区的道德实践综述
附件二:香港乐施会在我国民族地区的道德实践综述
附件三:世界宣明会在我国民族地区的道德实践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文学作品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获奖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族地区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剖析与对策探讨——以内蒙古东乌旗额吉诺尔镇哈日高毕嘎查哈日高毕牧业协会为例[J]. 金红磊,杨颖.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3)
[2]走出危机的伦理之路[J]. 韩升,谢丽威. 理论与现代化. 2010(02)
[3]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路径探析[J]. 马用浩. 前沿. 2010(04)
[4]非政府组织参与边疆民族地区公共物品供给分析[J]. 赵金亮,张翔.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0(01)
[5]非政府组织在救助弱势群体中的作用[J]. 张淼,黄晓维.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01)
[6]治理网络:我国自然灾害危机治理的路径选择[J]. 刘霞,严晓. 求实. 2009(11)
[7]新时期人道主义思潮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J]. 刁世存.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9(02)
[8]公益型非政府组织行为的伦理思考[J]. 王薇.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9]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活动现状及对策[J]. 李永忠,邱钰斌. 宜宾学院学报. 2009(03)
[10]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 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 郑楚光. 世纪行. 2009(03)
博士论文
[1]非政府组织与理念全球化——卡内基伦理与国际事务委员会个案分析[D]. 刘东锋.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华发展的资源困境及应对策略分析[D]. 邵楠.浙江大学 2010
[2]论非政府组织与和谐世界的构建[D]. 杨柳.山东大学 2008
[3]公共治理视野下的大学生志愿者管理问题研究[D]. 王琦琦.苏州大学 2007
[4]构建和谐社会与非政府组织发展研究[D]. 王利萍.山西大学 2007
[5]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D]. 徐强.四川大学 2007
[6]我国民族地区非政府组织现状及发展研究[D]. 杨蓉.中央民族大学 2007
[7]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伦理精神及其培育[D]. 刘城.中南大学 2006
[8]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伦理建构[D]. 王明春.福建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18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418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