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时代的中国人性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2 01:29
论文主要讨论轴心时代中国最具影响的七位学者在人性论方面的卓越见解。他们是儒家的孔、孟、荀,道家的老、庄,墨家的墨子及法家的韩非子。论文由七个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章节组成。第一章题为“人性之辩的话语空间”,致力于追寻中国人性论缘起和繁兴的历史原因。第二章题为“孔子对人性善的信仰”,力求从多维度证明孔子的人性观倾向于善。第三章探讨孟子的人性论,侧重追溯性善论从萌芽而至完善的成长过程,阐述性善论的基本旨奥。第四章检讨荀子的人性论,着力剖析荀子性恶论自相悖谬的地方,并梳理性恶论的运思理路以及性恶论与子宋子欲寡说的对峙关系。第五章重在清算人们在老庄人性论方面的认知错误,指出老庄秉持人性由善而恶的动态人性观。第六章用孔子、巫马子、韩非子作为参照厘清墨子的人性论,同时讨论墨子自利人性观和其兼爱观表征睽隔而归趣一致的问题。最后一章关涉韩非子人性论,辨析韩非子自利人性论与荀子性恶论的隔阂与分歧,根追韩非子人性自利论的理论源头及其要义。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人性之辩的话语空间
第一节 轴心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 轴心时代的中国社会
第三节 人性之辩繁兴的原因
第四节 轴心时代人性论概述
第二章 孔子对人性善的信仰
第一节 孔子对人性感兴趣吗
第二节 析“性相近,习相远”
第三节 孔子对人性善的信仰
第四节 性善与欲利是否矛盾
第三章 孟子性善论成长历程
第一节 性善理论的文化积淀
第二节 儒家性善理论的接力
第三节 诘难中成长的性善论
第四节 人性善的悖论和蕴奥
第四章 荀子对人性恶的理解
第一节 性恶理论的内在矛盾
第二节 性恶理论的运思路径
第三节 性恶论与欲寡论之别
第五章 人性由善而恶再到善
第一节 对善和恶的不同理解
第二节 原初的人性至善完满
第三节 现时的人性存在缺陷
第四节 从恶复归到善的路径
第六章 温润润的人性自利论
第一节 墨子基本思想是兼爱
第二节 墨子的人性观是自利
第三节 染丝说与人性自利论
第七章 凉冰冰的人性自利论
第一节 儒法人性观点的差别
第二节 韩非子人性论的给养
第三节 韩非子人性论的内涵
结语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本文编号:3431623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人性之辩的话语空间
第一节 轴心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 轴心时代的中国社会
第三节 人性之辩繁兴的原因
第四节 轴心时代人性论概述
第二章 孔子对人性善的信仰
第一节 孔子对人性感兴趣吗
第二节 析“性相近,习相远”
第三节 孔子对人性善的信仰
第四节 性善与欲利是否矛盾
第三章 孟子性善论成长历程
第一节 性善理论的文化积淀
第二节 儒家性善理论的接力
第三节 诘难中成长的性善论
第四节 人性善的悖论和蕴奥
第四章 荀子对人性恶的理解
第一节 性恶理论的内在矛盾
第二节 性恶理论的运思路径
第三节 性恶论与欲寡论之别
第五章 人性由善而恶再到善
第一节 对善和恶的不同理解
第二节 原初的人性至善完满
第三节 现时的人性存在缺陷
第四节 从恶复归到善的路径
第六章 温润润的人性自利论
第一节 墨子基本思想是兼爱
第二节 墨子的人性观是自利
第三节 染丝说与人性自利论
第七章 凉冰冰的人性自利论
第一节 儒法人性观点的差别
第二节 韩非子人性论的给养
第三节 韩非子人性论的内涵
结语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本文编号:3431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431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