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中国古代贞节观新考辨

发布时间:2021-10-12 05:51
  本文所论及的贞节观,特指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的道德规范。在中国古代社会早期,贞节观念的提出对于宗法制度的确立、子嗣的明确以及财产的继承是有进步意义的。然而经过若干朝代的演变,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把它作为只是对女子的基本规范,即女子当“从一而终”,丈夫在世不可失身,丈夫去世则不可改嫁。可见,贞节观是对女子的片面要求。而这样的观念有时甚至还体现在严厉的国家制裁上。由于贞节在实践中还涉及到“性”,因此,也是相关方面的研究蓄意规避的敏感话题。可是,对于当代处在转型期社会的中国而言,关于贞节与性在人们的日常道德实践中,时不时地触及着人们的神经,挑战着中国人的道德底线。而每一位试图希望自己要认真严肃生活的人,都不能不对这类问题给出自己的思考和诠释。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反观近代道德革命以及五四时期进步思想家对贞节观的分析与批判,接着试图从贞节的起源、贞节的历史演变过程入手,全方位地考究其思想观念产生的社会历史基础以及现实表现形式,剖析它在中国女性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影响。最后,通过对中西方贞节观念的比较与思考,发掘现代社会条件下贞节问题研究的新坐标,为这个可以“历久弥新”的话题寻找一丝新意。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15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贞节 与贞节 观
    二、“贞节 ”的模糊与暧昧
    三、本问题研究的现代价值
    四、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五、研究手段及写作方式
第一章 传统贞节 观受到冲击的近现代轨迹
    第一节 戊戌维新中的最初萌动
        一、康有为基于天赋人权基础上对传统贞节 观的批判
        二、谭嗣同对传统贞节 观的猛烈批判
        三、梁启超从女教角度对传统女性观的批判
    第二节 五四时期对传统贞节 观的抨击
        一、陈独秀对传统贞节 观的批判
        二、李大钊对传统贞节 观的批判
        三、胡适对传统贞节 观的深刻批判
        四、鲁迅对传统贞节 观的批判
        五、吴虞对传统贞节 观的批判
    第三节 20 世纪30 到40 年代对中国女性史的研究
        一、陈东原和他的《中国妇女生活史》
        二、张竞生的性学研究
    第四节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贞节 观状况
        一、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有关贞节 观的评判
        二、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贞节 观反思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先秦时代贞节 观的萌芽
    第一节 先秦时代的历史概况
    第二节 先秦时代与贞节 观相关的几个核心概念
        一、“贞”
        二、“女”、“妇”和女性
        三、贞节 观
        四、社会以及文化对女性的歧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秦汉时代贞节 观的雏形
    第一节 秦汉时期女性生活的环境
    第二节 秦代的贞节 观
    第三节 汉代的贞节 现象
    第四节 汉代贞节 观的进一步透析
        一、在汉代的史书中,第一次出现了对女性的专门记录
        二、汉代时女教理论的完整化和系统化
        三、董仲舒对女教的理论奠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宋元明时代贞节 观的强化趋势
    第一节 宋元明的时代背景概要
    第二节 宋代:贞节 观普遍化的肇始
    第三节 元代:贞节 观的普遍实践阶段(上)
        一、元代女性之列女形象
        二、元代列女激增的原因
    第四节 明代:贞节 观普遍化的实践阶段(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清代的贞节 观达到极致
    第一节 清代的历史概况以及对贞节 的旌表
        一、程朱理学在清代的命运
        二、贞节 观在清代地位
    第二节 清末:女性地位转变的历史机缘
        一、清代的末世风光
        二、对贞节 观的批判催生时代新曙光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古代贞节 观根本缺憾批判
    第一节 贞节 观是只要求女性遵守的片面道德观
        一、私有制社会女性的生存环境之特殊性
        二、贞节 观是专门针对女性设立的片面道德规范
    第二节 贞节 观是束缚女性追求爱情和婚姻幸福的绳索
        一、“在室女”的婚前贞洁
        二、“已嫁妇”或“为人母”的不幸:婚后守节
    第三节 贞节 观是维护封建秩序的重要手段
        一、家庭的功能,传宗接代
        二、“女教”——女性自己反对自己
        三、形式上进一步禁锢:如裹足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从中国道德伦理系统看贞节 观
    第一节 贞节 观念的哲学伦理学辨
        一、贞节 观的发微:阴阳两分与男尊女卑
        二、贞节 观的道德基石:理欲观
        三、贞节 观的表现形式:男女授受不亲
    第二节 中国古代贞节 观中的合理人伦因素
        一、贞节 在某种程度上为一夫一妻制度提供保证,贞节 观对保证家族血统纯正的延续有积极意义
        二、贞节 观对遏制乱伦、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节 中国道德谱系中与贞节 相关的若干概念
        一、贞节 与“淫”——“万恶淫为首”
        二、贞节 与“色”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东西方文化中的贞节 观比较研究
    第一节 西方贞节 观的发生及其特点
        一、西方文明源头上的古希腊女性
        二、基督教伦理道德中的性观念
        三、近现代西方文化中的女性观
    第二节 中西方贞节 观的比较
        一、对中国古代贞节 观的简要回顾
        二、贞节 观现代情形的评判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家道德形上学的论述元点、价值依据及对其的追问[J]. 关健英.  哲学研究. 2010(03)
[2]范式转换与道德生活史的研究[J]. 关健英.  伦理学研究. 2007(01)
[3]略论董仲舒的“以德为国”思想[J]. 关健英.  中国哲学史. 2004(03)
[4]西周德刑关系思想论[J]. 关健英.  道德与文明. 2004(03)
[5]中国近代人学研究的新走向——古代与近代伦理哲学的比较研究[J]. 魏义霞.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04)
[6]论胡适的人伦学说[J]. 柴文华.  中国哲学史. 2001(02)
[7]从家庭和私人生活看古雅典妇女的地位[J]. 裔昭印.  历史研究. 2000(02)
[8]古代雅典和斯巴达妇女[J]. 郝际陶,那志文.  东北师大学报. 1997(04)
[9]古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演变[J]. 郭超英,颜海英.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4)



本文编号:3432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432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a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