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孝道传统与当代构建和谐社会探析

发布时间:2021-11-03 00:33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孝”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支配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评判人的德行标准。在传统中国社会,“百善孝为先”倍受推崇,被看作是人伦之始、众德之本,它不仅对家庭和睦、社会安定起着促进作用,而且对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与民俗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今时代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社会的和谐须植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孝道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仍然是解决中国人道德建设的精神给养。本文以历史为根据,现实为基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传统孝道的内涵入手,考察了传统孝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变和对当下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了传统孝道的内在本质和社会伦理价值,探讨了孝道传统在当代社会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当代社会重建孝道传统的必要性。但是,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毕竟不可同日而语,对于孝道传统的重建,我们必须本着辩证的观点,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重构孝道传统,赋予孝道传统以新的内容,才能使之焕发出生命力。全文共分四部分,首先从思想史和社会史的角度探讨了传统孝道的基本内涵以及在传统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其次分析了传统孝道在近代社会转型期的演变,主要凸显孝道... 

【文章来源】: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1.1 选题的依据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目前的研究现状及不足
    1.3 本文研究方法
2 从家国同构的发展过程论孝道与中国传统社会
    2.1 传统孝道的确立
    2.2 传统孝道的涵义
    2.3 传统孝道的基本内容
        2.3.1 善事父母
        2.3.2 尊祖敬宗
        2.3.3 珍爱生命
        2.3.4 传宗接代
        2.3.5 移孝作忠
    2.4 传统孝道的本质与价值
        2.4.1 传统孝道的本质
        2.4.2 传统孝道的价值
    2.5 传统孝道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关系
        2.5.1 孝道在传统社会的地位及推崇
        2.5.2 孝道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
3 近代社会传统孝道的演变
    3.1 近代社会形态的变革
        3.1.1 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封建政权的瓦解
        3.1.2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3.1.3 思想文化格局的转变:旧学衰落、新学兴起
    3.2 传统孝道在近代社会的演变
        3.2.1 传统孝道的动摇与冲击
        3.2.2 传统孝道遭到的批判
    3.3 对传统孝道冲击与批判的反思
    3.4 建国后传统孝道的变迁
4 当代社会孝道传统的缺失与面临的挑战
    4.1 当代社会孝道传统缺失的现状
        4.1.1 传统家庭模式的稳定性受到挑战
        4.1.2 亲伦关系重心在转移
        4.1.3 传统孝亲意识淡薄、扭曲
    4.2 当代社会孝道传统面临的困惑
        4.2.1 孝道之传统观念与现时代精神的矛盾冲突
        4.2.2 孝道在当代社会下凸现出新的不公平
    4.3 当代社会中孝道传统缺失与困惑的原因分析
        4.3.1 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迁
        4.3.2 社会历史条件的改变
        4.3.3 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 孝道传统在当代和谐社会中的重构
    5.1 孝道传统与当代和谐社会
        5.1.1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5.1.2 和谐社会的特征
        5.1.3 孝道传统与当代和谐社会的关系
    5.2 孝道传统在当代和谐社会中重构的意义与基本要求
        5.2.1 孝道传统在当代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5.2.2 孝道传统重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5.2.3 当代孝道所具有的特征
    5.3 孝道传统在当代社会重构的对策
        5.3.1 坚持批判与继承相结合,使孝道回归家庭
        5.3.2 加强孝道传统的当代转化,创造和谐社会下的新型人际关系
        5.3.3 加强家、国一体建设,实现孝道传统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合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新型孝道营造代际和谐[J]. 贾宇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2]论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J]. 周山东,程林辉.  桂海论丛. 2006(03)
[3]儒家“中和”哲学与社会和谐理念[J]. 赵载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4]“孝”的历史发展及实践表现[J]. 周红英.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03)
[5]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J]. 李爱红.  重庆行政. 2006(01)
[6]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精髓[J]. 张兆林.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01)
[7]儒家孝道观及后世的原旨疏离[J]. 吕艳.  枣庄学院学报. 2005(03)
[8]孔子孝义平议[J]. 路丙辉.  道德与文明. 2005(02)
[9]孔子孝文化辨证[J]. 路丙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1)
[10]传统孝道的沦丧与重建[J]. 程向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本文编号:3472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472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a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