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张锡勤对中国传统“义利观”近代转型的阐释

发布时间:2021-12-02 07:57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大问题之一,以儒家的先义后利、以义制利为核心内容。中国近代是义利观的转型时期,也是义利观发展的关键时期。张锡勤先生把传统义利观在近代的转型概括为四个阶段:鸦片战争前、洋务运动时期、戊戌维新时期和辛亥革命时期。鸦片战争前,魏源等对传统义利观进行了修正,提倡求利的合理性。鸦片战争后,传统义利观遭到更猛烈的冲击,思想家们大力提倡求乐免苦与合理利己主义,认为人类的行为、追求都是以为我、利己为核心的,离却利己便无法说明人类生活的一切。但他们并没有鼓吹极端的利己主义,而是希望人们从自身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出发,把个人利益与社会群体利益结合起来。近代思想家反对分义利为二途,提出了"两利为真利",这是一种合理的、开明的利己主义。张锡勤先生认为,传统义利观在近代的转型符合历史前进的脉搏,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近代思想家们在中国道德转变中所展现出的爱国情怀具有进步意义,对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张锡勤先生关于传统义利观在近代转型的论述,有助于我们把握义利观的发展历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构建符合时代精神的正确义利观。 

【文章来源】:知与行. 2019,(02)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对传统义利观的解释
二、近代义利观转型的过程和内容
三、对义利观近代转型的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传统义利观在近代的变革[J]. 张锡勤.  中国哲学史. 2005(02)
[2]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利己主义思想[J]. 柴文华.  求是学刊. 1992(06)

博士论文
[1]中国近代合理利己主义研究[D]. 田成义.黑龙江大学 2012
[2]晚清义利观研究[D]. 赵璐.西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28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528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b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