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价值及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2-02-05 01:23
儒家伦理思想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这时中国社会正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在这个社会变革的时期,儒家伦理思想应运而生了。在与同时期产生的墨家伦理思想,道家伦理思想,法家伦理思想相竞争的过程中,以“仁”与“义”为核心的先秦儒家伦理思想逐渐取得优势并在汉代成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达两千多年。这充分说明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有其合理性。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核心“仁”就要求我们首先要爱自己的亲人,然后再将这种爱推广到爱陌生人,最后做到爱自然。而“义”则要求我们在利益面前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儒家伦理思想在具有合理性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当代中国社会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道德领域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个人道德领域个人理想的虚无,每个人都关注自己而很少关注他人。第二,家庭道德领域,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现代社会家庭观念趋于淡化,家庭关系趋于紧张。第三,现代职业教育中德育的缺失使得社会中出现大量的“有才无德”者。第四,某些企业甚至是知名企业缺乏诚信,一些地方政府关注于短期利益,地方利益而忽视道德建设等。而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对解决当今社会所出现的道德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先秦儒家伦理思想...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儒家伦理思想的产生及特点
一 儒家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 儒家伦理思想产生的经济条件
(二) 儒家伦理思想产生的政治基础
二 儒家伦理思想的特点
(一) 儒家伦理思想区别于墨家思想的特点
(二) 儒家伦理思想区别于道家思想的特点
(三) 儒家伦理思想区别于法家思想的特点
三 儒家伦理思想之优越性
第二章 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价值
一 “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
(一)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二) 孟子对“仁”的继承与发挥
二“义”儒家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一) 孔子之“义”
(二) 孟子之“义”——舍身取义
(三) 对儒家义利观的误解
三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合理性及局限性
第三章 儒家伦理思想的当代意义
一 个人道德理想的建立
(一) 现代社会个人理想的虚无
(二) 儒家之“仁”对个人博爱精神的培养
(三) 儒家之“义”对个人道德操守的作用
二 家庭关系的和谐
(一) 当代家庭伦理出现的问题
(二) 儒家“爱亲”有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
(三) 儒家“义”的思想有助于家庭伦理规范的形成
三 职业领域敬业精神及服务意识的培养
(一) 现代职业教育的道德缺失
(二) 儒家“仁”“义”观对敬业精神的培养
(三) 特殊职业服务意识的养成
四 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 当代社会公德领域存在的问题
(二)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对诚信社会建立的意义
(三)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对社会全面发展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家思想文化在促进现代家庭稳固中的作用[J]. 魏玉龙. 文学教育(上). 2009(01)
[2]先秦儒家思想与现代人道德系统的重建[J]. 陈义军.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S2)
[3]儒家以仁义为本的荣辱观刍议[J]. 何亚非,谢树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4]论儒家优秀道德成果在当代“社会公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J]. 黄钊.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5]张岱年论先秦儒家的人学思想[J]. 迟成勇.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6]社会公德建设与公民耻感涵育[J]. 吴潜涛,杨峻岭. 道德与文明. 2008(01)
[7]关于社会公德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 肖群忠. 河北学刊. 2007(06)
[8]论孔孟的仁义与天道[J]. 方光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5)
[9]论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 张震. 江淮论坛. 2004(01)
[10]论儒家精神[J]. 周桂钿. 理论学刊. 2002(06)
本文编号:3614303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儒家伦理思想的产生及特点
一 儒家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 儒家伦理思想产生的经济条件
(二) 儒家伦理思想产生的政治基础
二 儒家伦理思想的特点
(一) 儒家伦理思想区别于墨家思想的特点
(二) 儒家伦理思想区别于道家思想的特点
(三) 儒家伦理思想区别于法家思想的特点
三 儒家伦理思想之优越性
第二章 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价值
一 “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
(一)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二) 孟子对“仁”的继承与发挥
二“义”儒家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一) 孔子之“义”
(二) 孟子之“义”——舍身取义
(三) 对儒家义利观的误解
三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合理性及局限性
第三章 儒家伦理思想的当代意义
一 个人道德理想的建立
(一) 现代社会个人理想的虚无
(二) 儒家之“仁”对个人博爱精神的培养
(三) 儒家之“义”对个人道德操守的作用
二 家庭关系的和谐
(一) 当代家庭伦理出现的问题
(二) 儒家“爱亲”有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
(三) 儒家“义”的思想有助于家庭伦理规范的形成
三 职业领域敬业精神及服务意识的培养
(一) 现代职业教育的道德缺失
(二) 儒家“仁”“义”观对敬业精神的培养
(三) 特殊职业服务意识的养成
四 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 当代社会公德领域存在的问题
(二)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对诚信社会建立的意义
(三)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对社会全面发展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家思想文化在促进现代家庭稳固中的作用[J]. 魏玉龙. 文学教育(上). 2009(01)
[2]先秦儒家思想与现代人道德系统的重建[J]. 陈义军.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S2)
[3]儒家以仁义为本的荣辱观刍议[J]. 何亚非,谢树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4]论儒家优秀道德成果在当代“社会公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J]. 黄钊.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5]张岱年论先秦儒家的人学思想[J]. 迟成勇.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6]社会公德建设与公民耻感涵育[J]. 吴潜涛,杨峻岭. 道德与文明. 2008(01)
[7]关于社会公德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 肖群忠. 河北学刊. 2007(06)
[8]论孔孟的仁义与天道[J]. 方光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5)
[9]论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 张震. 江淮论坛. 2004(01)
[10]论儒家精神[J]. 周桂钿. 理论学刊. 2002(06)
本文编号:3614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614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