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对建构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启迪
发布时间:2022-02-18 14:36
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使人类的生存问题变得严峻起来了,人们开始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开始重新思考人在自然中的角色定位问题。同时,面对生态危机,人类必然要寻求解脱之道,这既是人类的本能使然,也是人类的理性使然。正是在寻找解决生态危机的过程中,道德的关怀或道义的力量被纳入到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序列中,于是一种新的伦理——生态伦理被呼出。任何一种新的理论的建构,都要寻求一定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根据。寻找生态伦理学理论建构的文化基础就是寻求生态伦理学发展的历史或传统的支持。在这一历史搜寻中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与今天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思维是相契合的,值得深入发掘和研究。本文也试图通过对道家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梳理,从中获得对当代生态伦理学理性建构的启示。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本体论——道生万物;第二,价值论——物无贵贱;第三,实践论——自然无为;第四,人生论——与道合一。第二部分,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先进性与历史局限性。对道家生态伦理思想既不能简单地贬低和否定,也不能过于拔高。应保持...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2.1 本体论——道生万物
2.1.1 道生万物
2.1.2 万物皆一
2.2 价值论——物无贵贱
2.2.1 物无贵贱
2.2.2 敬畏生命
2.3 实践论——自然无为
2.3.1 自然无为的含义
2.3.2 顺物自然不妄为
2.3.3 慈爱利物不私为
2.3.4 不过度而为
2.4 人生论——与道合一
2.4.1 天人一体
2.4.2 涤除玄览
2.4.3 少私寡欲
第3章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合理性与历史局限性
3.1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合理性
3.1.1 “本体论——道生万物”的合理性
3.1.2 “价值论——物无贵贱”的合理性
3.1.3 “实践论——自然无为”的合理性
3.1.4 “人生论——与道合一”的合理性
3.2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局限性
3.2.1 道家的整体思想包含着人对自然的敬畏与依顺,过分地因任自然,具有反对人类物质文明进步的倾向
3.2.2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主要是依靠直接生存的感知经验,不相信理性分析,造成了科学理论的严重欠缺
3.2.3 道家用自然秩序解释人类社会的秩序,忽视了人类社会的特殊性
3.2.4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农业文明的产物,它不可能解决工业 文明实践产生的人与自然的生态危机问题
第4章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对建构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启迪
4.1 确立人与自然互利共生、协同进化的生态世界观
4.2 确立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契合的生态价值观
4.3 确立内在精神体验与对环境的现实关切相结合的生态实践观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类环境困境的哲学思考[J]. 黎德化.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2]道家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J]. 丁原明. 文史哲. 2002(01)
[3]当代科技发展的人文趋势———兼论“两种文化”统一之路及其意义[J]. 廖清胜.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01)
[4]中西天人观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意义[J]. 李荣海.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6)
[5]“可持续发展”观及其哲学意蕴[J]. 何中华. 哲学研究. 1996(09)
[6]略论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环境殖民主义[J]. 陶锡良.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1996(03)
[7]哲学——为人类精神寻找“家园”[J]. 范进. 中国社会科学. 1995(01)
本文编号:3631013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2.1 本体论——道生万物
2.1.1 道生万物
2.1.2 万物皆一
2.2 价值论——物无贵贱
2.2.1 物无贵贱
2.2.2 敬畏生命
2.3 实践论——自然无为
2.3.1 自然无为的含义
2.3.2 顺物自然不妄为
2.3.3 慈爱利物不私为
2.3.4 不过度而为
2.4 人生论——与道合一
2.4.1 天人一体
2.4.2 涤除玄览
2.4.3 少私寡欲
第3章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合理性与历史局限性
3.1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合理性
3.1.1 “本体论——道生万物”的合理性
3.1.2 “价值论——物无贵贱”的合理性
3.1.3 “实践论——自然无为”的合理性
3.1.4 “人生论——与道合一”的合理性
3.2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局限性
3.2.1 道家的整体思想包含着人对自然的敬畏与依顺,过分地因任自然,具有反对人类物质文明进步的倾向
3.2.2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主要是依靠直接生存的感知经验,不相信理性分析,造成了科学理论的严重欠缺
3.2.3 道家用自然秩序解释人类社会的秩序,忽视了人类社会的特殊性
3.2.4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农业文明的产物,它不可能解决工业 文明实践产生的人与自然的生态危机问题
第4章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对建构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启迪
4.1 确立人与自然互利共生、协同进化的生态世界观
4.2 确立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契合的生态价值观
4.3 确立内在精神体验与对环境的现实关切相结合的生态实践观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类环境困境的哲学思考[J]. 黎德化.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2]道家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J]. 丁原明. 文史哲. 2002(01)
[3]当代科技发展的人文趋势———兼论“两种文化”统一之路及其意义[J]. 廖清胜.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01)
[4]中西天人观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意义[J]. 李荣海.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6)
[5]“可持续发展”观及其哲学意蕴[J]. 何中华. 哲学研究. 1996(09)
[6]略论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环境殖民主义[J]. 陶锡良.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1996(03)
[7]哲学——为人类精神寻找“家园”[J]. 范进. 中国社会科学. 1995(01)
本文编号:3631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631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