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建构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道德理论中的理论形态与误读范式

发布时间:2022-02-24 21:20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理论肯定人作为道德主体具有的能动性与实践性特质,明确了生产劳动与物质利益对道德的支配性作用,完成了对意识形态化的"道德论说"的理论批判,为道德建构主义预留了理论空间。同时,它描述了一套以现实的人为建构主体、以道德生产和道德建设为建构程序、以"真正人的道德"为建构目标的严整体系,展现出道德建构主义的鲜明底色。由于对建构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道德理论中的理论形态的误解误读,出现了单纯强调马克思恩格斯道德理论的道德解构效用、无视其道德建构意义,抑或反之的现象,助涨了"伦理社会主义"思潮与"马克思恩格斯反道德主义"思潮,使之成为了人们科学认知马克思恩格斯道德理论的两大理论误区。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理论 内含建构主义思想主张
    1. 否认存在脱离于人的先验的道德秩序,肯定人的能动性与实践性
    2. 批驳道德是主体的理性或意志的产物,明确道德建构的支配原则
    3. 解构传统道德论说的意识形态特质,创设道德重构的价值规范
二、 建构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 道德理论中的逻辑外现
    1. 逻辑起点:作为建构主体的“现实的从事生产活动的人”
    2. 逻辑环节:作为建构程序的“道德生产与道德再生产”
    3. 逻辑落脚点:作为建构目标的“道德自由与真正人的道德”
三、 走出伦理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 格斯反道德主义的理论误区
    1. 伦理社会主义思潮及其理论误区
    2. 马克思恩格斯反道德主义思潮及其思想遮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主社会主义和伦理社会主义[J]. 殷叙彝.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996(04)



本文编号:3643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643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7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