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特的道德情感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3 12:59
美德伦理学家迈克尔·斯洛特是情感主义的主要代表和领军人物,他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道德情感主义。该理论将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移情——作为人性的基础和道德的根本。他的情感主义包括两个部分:情感主义规范伦理学和情感主义元伦理学。他试图通过移情的概念将二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论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斯洛特的道德情感主义核心概念——移情——进行分析,并阐释了移情的道德性质是一种纯粹的道德情感;第二部分着重阐明了斯洛特对道德规范的情感主义解释。他着重分析了移情与相应的道德规范或义务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他的情感主义规范伦理学,即一个行为为道德义务所要求,当且仅当它体现了行为者对他人的成熟的移情关爱;第三部分论述了斯洛特对道德判断语义的情感主义解释。斯洛特通过对道德判断的情感主义语义分析,提出了他的情感主义元伦理学。他认为,道德判断是在移情驱动的道德态度(即道德赞同与不赞同)的基础上对行为者行为品质的断言,并且道德判断是先天为真的;第四部分总结了移情对中国儒家哲学研究的启发以及移情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道德宇宙的粘合剂”——移情
第一节 移情概念的演进
一、大卫·休谟的同情说
二、哈奇森的道德感理论
三、巴特森的移情——利他主义假说
四、马丁·霍夫曼的移情与道德发展
第二节 移情的道德性质
一、内在自有的善
二、利他排我的善
第二章 移情与道德规范
第一节 移情关爱与道德义务
一、移情关爱与道德义务的对应
二、道德规则对移情的作用
第二节 移情偏爱与道德义务
一、移情偏爱/道德义务的时间直接性
二、移情偏爱/道德义务的知觉直接性
三、移情偏爱/道德义务的因果直接性
第三章 移情与道德判断
第一节 道德判断的情感主义解释
一、对理性主义道德判断的批判
二、情感主义道德判断的确定
第二节 道德判断的先天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移情关怀伦理学:斯洛特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新进路[J]. 齐贵云. 求索. 2012(02)
[2]基于“仁爱”德性的儒家伦理构成之现代阐释——以道德情感主义的视角[J]. 方德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3]近代情感主义伦理学道德感理论探析[J]. 王传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4]儒家仁学思想与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 胡孝四.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10)
[5]理性、情感与道德区分——兼论苏格兰启蒙运动中情感主义学派的论证及意义[J]. 陈晓曦. 湖南社会科学. 2011(05)
[6]论德性与善、义务、正当及道德许可的关系[J]. 江畅.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7]人性论能否为美德伦理奠基?——在儒家伦理与virtue ethics之间[J]. 刘梁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8]道德义务的规范性[J]. 斯蒂芬.达沃尔,陈真. 江海学刊. 2011(05)
[9]中华伦理文化与当代道德教育[J]. 余洪波,刘余莉. 理论探索. 2011(05)
[10]休谟道德哲学的道义论倾向[J]. 罗伟玲.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3)
本文编号:3660087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道德宇宙的粘合剂”——移情
第一节 移情概念的演进
一、大卫·休谟的同情说
二、哈奇森的道德感理论
三、巴特森的移情——利他主义假说
四、马丁·霍夫曼的移情与道德发展
第二节 移情的道德性质
一、内在自有的善
二、利他排我的善
第二章 移情与道德规范
第一节 移情关爱与道德义务
一、移情关爱与道德义务的对应
二、道德规则对移情的作用
第二节 移情偏爱与道德义务
一、移情偏爱/道德义务的时间直接性
二、移情偏爱/道德义务的知觉直接性
三、移情偏爱/道德义务的因果直接性
第三章 移情与道德判断
第一节 道德判断的情感主义解释
一、对理性主义道德判断的批判
二、情感主义道德判断的确定
第二节 道德判断的先天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移情关怀伦理学:斯洛特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新进路[J]. 齐贵云. 求索. 2012(02)
[2]基于“仁爱”德性的儒家伦理构成之现代阐释——以道德情感主义的视角[J]. 方德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3]近代情感主义伦理学道德感理论探析[J]. 王传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4]儒家仁学思想与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 胡孝四.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10)
[5]理性、情感与道德区分——兼论苏格兰启蒙运动中情感主义学派的论证及意义[J]. 陈晓曦. 湖南社会科学. 2011(05)
[6]论德性与善、义务、正当及道德许可的关系[J]. 江畅.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7]人性论能否为美德伦理奠基?——在儒家伦理与virtue ethics之间[J]. 刘梁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8]道德义务的规范性[J]. 斯蒂芬.达沃尔,陈真. 江海学刊. 2011(05)
[9]中华伦理文化与当代道德教育[J]. 余洪波,刘余莉. 理论探索. 2011(05)
[10]休谟道德哲学的道义论倾向[J]. 罗伟玲.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3)
本文编号:3660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660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