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文学作品的伦理意蕴及当代道德价值研究
本文关键词:余华文学作品的伦理意蕴及当代道德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曲阜师范大学》 2011年
余华文学作品的伦理意蕴及当代道德价值研究
唐静
【摘要】:余华是一位写作数量不多然而质量很高的作家,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余华不断地超越自我、求变创新,不仅仅停留在对社会或家庭阴暗面的揭露、控诉上,而是用一种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超越对善恶、是非的道德判断,走向了一个向人们展示高尚的新的写作境界。余华作品中对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关系进行重新洗牌,对传统的夫妻、父子、兄弟关系进行重新解读,颠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不仅如此,余华还通过其作品对道德范畴中的人性善恶、正义和良知以及人道主义进行了阐述,使小说人物在精神命运层面上实现了从接受宿命到寻找救赎,人物状态上实现了由人性恶到人性善,在人文关怀上实现了从对个体生命尊重到对自我的发展和超越的过程。可以这样讲,余华小说中既有传统伦理文化的浓厚根基,又有现代伦理文化的鲜明意识,是伦理文化与现代审美观念双向作用下的复合体。 然而在90年代后,余华的创作开始了温情回归,与80年代中后期有很大的不同,人性之善取代了人性之恶,悲悯和温情取代了暴力和死亡,特别是《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以平实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阐述了人的存在主义以及生存方式,人活着就要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与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余华作品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自我认同方面进行了许多有道德价值的思考,也对我们在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和道德修养方面有了更形象、直观的道德教育作用同时对我们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提供某种理论指导与借鉴意义。而这些这对建设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7.4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老子:中国生命哲学之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高红卫,沈斌;死亡的蕴含与生存的拷问——解读余华小说对人物生存的体验[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朱炯;;2008《旅程》中法主题摄影项目回顾展[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张倩倩;;从明清侠义小说中侠义英雄的创作看人性善恶二重性——以《绿牡丹全传》为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阳霞;;余华对生命的思考——试析《活着》《许三观卖血记》[J];时代教育;2007年23期
6 宋平;;从解构到重构——论余华小说中父亲形象的变迁[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7 罗绮卫;浅论余华小说叙事视角的变化[J];当代文坛;2003年05期
8 刘郁琪;;欲望视野中的生存困境——论余华小说《兄弟》中的“离合”“悲欢”[J];当代文坛;2006年05期
9 李建华;覃青必;;论道德自由境界[J];道德与文明;2008年02期
10 王小琴;;中国艺术伦理研究述评与展望[J];道德与文明;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左文;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佛教应对苦难的三种方式[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黄晶;论“文学是人学”的理论内涵及其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芳;论余华小说的叙事特点及局限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谢成梓;论余华小说风格的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祥;生存境遇下的人性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莉莉;王传明;;庄严的礼乐 卑微的塾师——试析蒲松龄《闹馆》对礼乐文化的反讽[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杨尚鸿;唐晓红;;中国古代媒介——汉字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王平;;羌族文化与羌族性格的双重展示——《羌族释比文化研究》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王利涛;;软力量概念再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周舫;;四川古蔺苗族婚恋观的变迁调查及原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寇东亮;德性伦理研究的当代视野[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8 赵炎才;;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基本特征透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陈希红;;简评骆自强主编之《传统文化导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雪滢;;试论法治文化的社会意义[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杜振吉;王晓彦;;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生活的变革及其基本趋势[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王露璐;;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伦理学:成就与问题[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姚轩鸽;;税收伦理问题初探[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王达敏;;超越原意阐释与意蕴不确定性——《活着》批评之批评[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李劲松;李林杰;;环境经济政策伦理:对发达国家的追赶超越——以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政策涵义与目标为中心的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谢加书;;试论电子信息技术进步对道德传播的影响[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吕莎;;论墨子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杨金杰;;云南经验:民族文化保护区的建设与民族文化发展链的衔接[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10 陶锐钊;;父亲之歌——从父子关系的演变看余华小说的创作[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唐旭天;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闻莺;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伦理学术研究的现状与思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苏甦;从历史发展看中日围棋文化比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周恬;中国体育道德失范的发展过程、成因及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夏英玲;思想政治教育对和谐社区建设的作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佳;美国新品格教育对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启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李小吉;论余华小说中的“父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范诗言;成语颜色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楠;大学生求职信中诚信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正芳;文艺工作者必须以德为本[J];安徽新戏;2001年04期
2 魏英敏;论两种对立的人道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3 张英;;写出真正的中国人——余华访谈录[J];北京文学;1999年10期
4 王光灿;;从民粹到民间的暗流——换一种视角看余华的转变[J];沧桑;2008年02期
5 成海鹰;;文学的伦理与伦理的文学[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成海鹰;;文学欣赏伦理刍议[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邓金洲;;从“先锋”到“世俗”*——以《活着》试析余华创作风格的转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杨俊国;从“无我”的叙述到“有我”的介入——谈余华小说的转型及意义[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9 沈渊,季进;论后现代语境中的当代先锋小说——兼评吴义勤的《中国当代新潮小说论》[J];当代文坛;1998年04期
10 齐红;苦难的超越与升华──论余华小说中的“苦难”主题[J];当代文坛;199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公培强;苦难的史诗[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积贤;;介绍一本论写作的书[J];读书;1955年03期
2 孙晨 ,徐瑞岳;巴金、陈残云访问记[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3 闵开德;张剑福;;关于文学真实性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2期
4 T.伊格尔顿 ,戴侃;马歇雷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1983年01期
5 ;匈牙利的“试验文学”[J];文艺理论研究;1986年02期
6 张守义;;美国插图画家肯特[J];读书;1987年05期
7 蒋茂礼;商品化中文学独立品格的沦丧[J];文史哲;1988年05期
8 张锦江 ,胡万春;要对改革题材作深层次的思考——关于电视剧《城市部落纪事》的通信[J];上海戏剧;1988年03期
9 ;一九八七年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专业初试文学戏剧常识试题(C组)[J];当代戏剧;1988年03期
10 朱立元;论文学的多元价值系统[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啸龙;;论文学作品的“多义性”[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2 铁凝;;文学是灯——东西文学经典与我的文学经历[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2)[C];2009年
3 胥伟;;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4 梅韵;;歌颂、暴露与文学作品的倾向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1981年
5 李霞;夏青;;论对小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A];图书馆理论与实践[C];2002年
6 夏鲁明;;文学作品姓名翻译的探讨、反思与借鉴——以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 Blood Prince的两个中译本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宇中;;作家及其文学作品中爱情婚姻模式的心理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苗歌;;我与文学——复一位青年习作者[A];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选[C];2007年
9 陈竞;;文学如何直面民族灾难?[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10 田川流;;创意时代的文学创意[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4)[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游;[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广河中学 马国民;[N];民族日报;2009年
3 赫章县财神镇中心小学 杜智慧;[N];法制生活报;2010年
4 孙云晓;[N];文艺报;2010年
5 冉放;[N];广元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战雪雷;[N];中国财经报;2010年
7 记者陈静 通信员汪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闽闻;[N];文艺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颜婧;[N];四川日报;2009年
10 秦闻;[N];文艺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炜炜;老舍与语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沁;探索文学作品应用的教学新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倪文波;崔致远文学创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帕孜来提·努热合买提;维吾尔现当代作家祖农·哈迪尔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5 吴从祥;唐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程绍华;中西现代作家创作的色彩观照与读者接受[D];吉林大学;2009年
7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8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9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张昳丽;明中叶“金陵四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晓林;新世纪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及中国人形象[D];安徽大学;2014年
2 周巍;维吾尔文学作品名的汉译[D];喀什师范学院;2014年
3 王晓丽;高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萨茹拉;从近现代日本的历史环境出发解读文学作品中的“鸟”[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陈冬杰;动物题材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邓阳杰;宫地嘉六文学作品中劳动者形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聂书倩;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及翻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唐万山;论中学生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田岩;文学作品中英汉恭维赞赏语比较[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10 万美芳;中学历史教学中对文学作品的运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余华文学作品的伦理意蕴及当代道德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8563.html